第150章 民国末(08)

“是啊, 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国,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都不能被人瞧得起。去了别人的地盘, 能有尊严才怪。家就是家, 再不好,也比出去流浪的好。”

“说的好, 早年在国外留学的那些年, 我就受够了思乡的苦。再不会长久的出去。”

张教授早年在国外留学多年, 是建筑方面的大拿。特别是古建筑方面,那是他的长项。张教授博古通今, 学贯中西, 幼时学的是传统古文化,十八岁接触西方文化, 被西方文化影响。出去留学十年,精通多国语言。

君越很喜欢这位老师,知识渊博,待人真诚。对他特别照顾,时常拉他去大学后面的家属区他家里吃饭,每次都让师母赵曼玲加菜。做些好吃的, 时常还加些肉,鱼。

“老师, 您上次托我问的宅子有消息了, 在我家隔壁, 刚好我家隔壁的宅子要卖。大一进的宅子, 和我家的房子一般大。

卖的急,价格也便宜。老师,我觉得您可以买下来。不管是给自己一个新家还是以后用来做投资也好,都是上上之选。”

张教授是京城本地人,他家的宅子早就不属于他,属于他的兄长。

因为他读的书多,早年离家多年,父母病重,父母离世,他都不在身边,全是由他的兄长服侍照顾。多年以后回到京城,他主动放弃了自家宅子的一半继承权。

早年他跟随联大,去了西南,也去过申沪,居无定所。

现在看着稳定了下来,张教授想着是不是该置办一套宅子,知道学生苏君越住的地段,他倒是有了兴趣。

“嗯,那行,去看看。”

动作很快,张教授看了眼宅子,立即买下。

之后张教授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宅子的装修改造中,他学了君越一样,增设了卫浴间。

师生的关系更加的亲密了,周末都回池子大街,该上学的时候,都回学校。师母赵曼玲带着刚归国的闺女张雪柔也常住在四合院。

时针飞速旋转,转眼又入冬,放了寒假。

因为京城天气冷,加上时局混乱,寒假放的很早。阳历刚跨入一九四九年,学校就安排了放假。

这时候要南下的人日益增多,很多人都急着卖掉宅子,特别是那些手上沾满“红色”的人,他们绝对不会再回京城,宅子是一定要抛售掉。

君越趁机买下了,他家后面截断的第二进。

他家的这房子是个两进的宅子,但是后面早就在三十年前被人为截断,分成了两套。

他们在另外一边开了大门,出入和君越家的大门,是背对着。后面早就改造过,是很完整的一进宅子。在院门口也有倒座房。两套房,只需要把以前封堵的地方掏开,就安装上一道门就行。

现在这家人要随着他们家的亲戚南下,宅子是大甩卖,价格便宜。

君越出手买下,未来还能收十几年的房租,虽然有十年甚至十二年不属于他,但更长远的利益看,还是属于他的。最后还是会回到他的手上。

君越盘算的很好,以后他的成分依然是工人阶级,不会因为多后面的那套房子改变他的成分。

这时候卖宅子的多,买宅子的少。买不起的依然买不起,除了不离开京城的那些苦力贫民,基本没有富人出手买宅子。

可那些贫民苦力,也没有钱买。这时候的粮价涨到普通人吃不起,即使攒了几十年的积蓄,也不敢轻易的拿出来买宅子。

许多人错过了拥有自己的宅子的最好时间。

君越又在周家的院子,买下四间房,是东厢的四间房和倒座两间房,给了姐妹俩,一人三间房,还有空档地方能加盖厨房,卫浴间,未来不管她们的丈夫家有没有房,姐妹俩都不会露宿街头。

姐妹俩的户口也落了过去。

腊八,君越一早就出去,回来的时候,喜气洋洋。

“春霞,春兰,走跟哥去隔壁。”

姐妹俩正在家里准备好吃的,家里的年货,早就置办齐。今天的腊八粥,也熬在锅里。

香喷喷的腊八粥味,溢撒在小院的空气中。

春霞拍拍身上的围裙,解下来,“怎么了,哥,是去周叔家里吗?”

“是,也不是。”他能为她们做的就是这些,有自己的房子,再让她们读书,以后有了工作,其余的他就不会再管。

“兄妹三都来了。”踏进隔壁小院,就遇到前脚进门的老周,回头就看见兄妹三。

“周叔。”

“来看房子的吧?”

“嗯,春霞,春兰,你们以后可得记住你哥对你们的好。一辈子都要惦念住这份比山还重的恩情。”

老周知道,最近小越最近接连置办宅子,已经欠了债。

他与张教授也认识了,知道小越是借了钱给两位堂妹买的宅子。

好在以后宅子可以租出去收房租,慢慢的会收回来一些。加上洋楼那边的房租,小越子的日子也不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