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何以天下(第2/3页)

如果荀彧还是强烈反对,他也放不下这些年处出来的感情,大概也只能像史上曹老板一样,等他们全都去见了老祖宗,再由下一辈来完成改朝换代的壮举。

反正刘姓宗室不可能继续当皇帝,他这些年干了那么多事情,很多都和宗亲世家对着干,如果他百年后刘姓皇室重新掌权,那完了,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十成十的会全部白费。

荀彧察觉到气氛的变化,痛心疾首的看向他们家主公,“彧平时待主公如同亲子、咳、如同手足,主公怎能如此做想?”

原焕:???

等会儿,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什么叫如同亲子?

他还没到眼花耳聋的年纪,临时改口也没用,荀文若你把话说清楚!

眼看着他们家主公要发火,荀彧赶紧落座将话题扯回来,“太尉昨日所言有理,主公不在,彧便自作主张和太尉商量了不少事情,只等主公做定夺。”

禅位是大事,天子识趣儿不用他们家主公费心,他们也不能干看着不配合。

昨日杨太尉找到他的时候他又何尝不惆怅,可是再想想,大汉气数已尽,刘氏没有人能力挽狂澜,恰在此时又出了他们家主公这等惊才绝艳的人物,再强求汉室长存也没有意义,往好处想,大汉至少没有像秦朝那样毁的惨烈。

天子主动禅位,百姓没有遭殃,也算为前面几位皇帝造下的孽赎罪了。

荀彧低叹一声,无视了他们家主公控诉的眼神,缓缓开口将昨天和杨彪商量的事情告诉他们。

郭嘉无声大笑,促狭的朝他们家主公眨眨眼睛,平日里总说他是郭三岁,现在怎么着,主公也少不了当个原三岁,谁也不比谁强。

他说什么来着,就他们家主公这不计后果的行事风格,没有人在后面给他收底是万万不行的,偏偏他的身体又不好,劝也不能劝的太强硬,可不得跟哄小孩儿一样哄着。

荀文若一直待在这人身边,对他的脾气拿捏的再准不过,也幸亏文若家里有适龄的孩子能让他磨练心性,不然还不得年纪轻轻未老先衰。

啧啧啧,主公也是沉不住气,他被喊了那么多次郭三岁都没啥反应,文若只是口误而已,怎么就非揪着不放了?

是儿子还是手足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要禅位,赶紧赶紧,不要打岔,快回神。

郭奉孝一本正经的加入讨论,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家主公留,和禅位之事相比,其他都不算事儿。

天子的每一次禅让都有讲究,严格来说,其实并不是天子下召然后群臣应和这样一来一回,而是天子下诏后群臣多次劝进,甚至要多达五六次,然后再让他们家主公多次“批评大臣”最终再上表辞让。

禅位诏书怎么写也有讲究,不过这些不用主动担心,他们这些手下人自己就会准备妥当。

自古以来天命无常,帝王不一姓很正常,商汤灭夏,周武伐殷,往上数多少年也找不到姓刘的天子,如今汉室为正统,还不是因为高祖皇帝争气。

如今刘姓后代不争气,帝王姓氏发生变动一点问题也没有。

汉室衰微,小皇帝即位以来天降灾难,董卓乱政,群雄割据,以致于天下的国土都不是汉土,百姓都不是大汉百姓,如果没有他们家主公,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简直不敢想。

古有尧舜禹选贤禅位,如今他们家主公天命所归,接受禅位是理所应当。

当然,话不能说的那么浅显明了,他们这些臣子可以附和,主公得矜持,得端着,得拿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势。

郭嘉琢磨了一下,觉得这里可以安排安排,他们家主公深得人心,怎么能没有大臣上表夸赞,夸还不能夸的太委婉,要让天底下所有的百姓都能听懂才行。

这是大汉天子主动禅位,是百姓的愿望,天命不可违,让您接着您就接着。

孙策那小子前些天举荐了一个名叫陈琳的儒生,文气贯注笔力强劲,格外擅长撰写章表书檄,雄浑大气鞭辟入里,到时候让那人拿出写檄文的架势来写赞表,肯定能让全天下的人都拍案叫好。

陈琳文笔出众名声在外,总不能写的还不如荀文若吧。

主公那边先推辞着,他们这边还得准备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好多次的劝谏,这一流程最好能在选定的良辰吉日之前结束,他觉得年后一个月之内就不错,等过了年天气转暖,正好受禅台也建的差不多了,天气暖和受禅也省得主公受罪。

光武帝刘秀掌权之后,宣布图谶于天下,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经,如此一来,谶纬之学依附经学大显于世。

本朝从那时候开始就谶纬盛行,虽然他们都觉得那玩意儿没什么用,但是架不住百姓觉得有用,神神叨叨的不管还不行,主公要名正言顺的受禅,天意这边也得用心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