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龙战于野(第2/3页)

汉中地势险要,硬打的话可能打上七八年都不一定能打出结果,架不住张鲁并不是个硬脾气,对于一个脑子里装满了怎么投降的汉宁太守,大军压境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震慑。

汉中原本的县令县丞以及其他的官吏在他就任之后全部被废除,只留下五斗米道的人来处理教务,顺便兼管民政,

张鲁、张角、张宝、张梁……

都以教派起家,都姓张,几个人当然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张角掀起黄巾大乱,张鲁只是割据汉中,这样看来是张角兄弟几个更有本事,不过论资排辈,张鲁却是他们祖辈的嫡系。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名叫张陵,人称张天师,据说在益州的深山里遇到仙人传道,也有人说是他自己天资卓绝本人悟道,总之在他下山之后,就开始画符念咒替人治病,教人悔过信封天神,慢慢的信徒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益州有名的教派。

五斗米道最开始不叫五斗米道,张陵张天师最开始定的正式名称可能只有一个“道”字,只是因为后来加入的百姓必须先交五斗米,慢慢的就被传成了五斗米道。

张陵为天师,张陵的儿子张衡被称为系师,到了张衡的儿子张鲁这一代则被称为嗣师,张陵和张衡专注于“以忠孝导民”,到了张鲁这一代,他们就不满足于当个平平无奇的教派首领了。

旁系偏支张角、张宝、张梁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张鲁没有他们兄弟那么高调,只是和刘焉联手,借助刘焉的势力割据汉中。

刘焉把汉中郡改成汉宁郡,张鲁在刘焉的举荐下担任汉宁太守,兼任镇民中郎将,对他来说,这个官职已经很高了,毕竟张鲁更看重的是他五斗米道教主的身份,治理汉中也不是靠他汉宁太守的官职。

那人在汉中自称“师君”而不是“太守”,所谓师君,就是天师兼君主。

学道的人初称“鬼卒”,然后升为“祭酒”,大的头头称为“治头大祭酒”,平日里管理内务的就是那些祭酒,治下百姓说是百姓,其实已经都是五斗米道的信众。

张鲁继承张陵的大部分事业,教导百姓诚信不欺诈,对于生病前来求药的百姓,先让病人自首悔过,然后再画符念咒,将被符咒灵化的灵水给病人喝。

原焕知道符咒不能治病,最多不过有点心理作用,想要治病还得靠吃药,张陵张衡张鲁这爷儿仨一直没有翻车,不可能只靠运气,估计是真的有点医术在身上。

议政厅里都是聪明人,略一提点就猜出了其中奥妙。

张鲁没有趁益州内乱生事当然不可能是怕了刘范,也不一定是顾及和刘焉的交情,最大的可能是怕他们家主公发难,他要是老老实实当他的汉宁太守兼镇民中郎将,别人就没有办法以造反为由治他的罪,他要是杀了刘范占据益州,那才是把退路给彻底堵死。

他们家主公仁善,对主动来投的势力以礼相待,幽州公孙瓒只是对他们示好,他们家主公就派人帮幽州解决各种问题,凉州马腾韩遂主动投效,他们家主公也是送钱送粮,怎么看怎么像是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咳咳,不能这么说他们家主公,总归是利大于弊,损失点钱粮来换将士们的性命很划算。

有那么多先例摆在前头,张鲁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怎么样才能活的更久,除非他觉得他能抵抗几十万大军一座城一座城的攻打。

两军交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没开始打就早早投降可以免于一死,开战了之后、尤其是城池被对方围住,这时候投降就是凶多吉少,能不能保住性命只看自己有没有本事让对方主帅舍不得杀,等到城破了再投降,额,那可能不叫投降,只能叫走投无路破罐子破摔,投不投降都只有死路一条。

汉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关中到益州必须经过汉中,他们家主公平日里温和仁善,但是没有人会觉得他会止步不前,荆州、益州乃至更南方的交州一带都要平定,一旦他们家主公将目光转向益州,汉中必定首当其冲。

张鲁占据汉中那么久,看到大军压境就知道到了做选择的时候,以他现在的反应来看,打持久战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如此一来,奉先将军又要失望了。”荀彧感慨一声,想起还在南阳艰难度日的戏志才,没忍住笑出了声。

吕奉先前去南阳是为了打荆州,冀州许久没有战事,自从他们稳定下来之后,他们家主公就更乐意不战而屈人之兵,除了对付黑山贼时不得不打的仗,其他时候能不出兵就尽量不出兵,吕大将军除了练兵没有别的事情做,早就按捺不住那颗想要四处征战的心。

武将需要军功来维持威望,虽然他们吕大将军的威望已经高的不能再高,但是哪有嫌军功多的武将,乱世正是他们出头的时候,不趁着年轻力壮多打下几座城池,年纪大了只能干守城的活儿,吕大将军可受不了这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