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烽火不熄(第3/4页)

陈国东边的梁国又是个夹缝中求生存的地方,梁王宁可花钱消灾也不愿意多事,不把人逼到绝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用兵,俩人都是汉室宗王,封地相邻,平时关系也不错,陈王也不会把人往死了逼。

数来数去,还是谯郡最适合下手。

陈国境内兵马十几万,陈王一下子就带走了十万,留在陈国的那些兵马分布在各个县城,都在翘首等着他们王爷得胜归来。

骆俊猜到事情可能没有他们家王爷想的那么顺利,事实证明他猜的没错,谯郡谯县的兵马虽然没有他们多,但是带兵的年轻将领很是神勇,明明是守城,却生生打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明明兵马远不及他们,愣是没让他们占半点好处。

袁术身边什么时候有了这等人才,为何以前没有听说过?

不只骆俊懵,刘宠自己也很懵,对面那白马白袍的年轻小将到底是哪个犄角旮旯里蹦出来的,袁术手下有此等英才,打袁绍的时候为什么不让他出战?

然而,更令他们傻眼的不光有横空出世的赵云,还有郭图口中绝对不会出兵的孙坚。

乌程侯在陈留等了好些天,等赵云那边传来消息说陈王刘宠率领陈国兵马倾巢而出围攻谯县后立刻行动,直接带兵把陈国给拿下了。

骆俊留守后方,手里却没有太多兵马,陈国的兵被刘宠带走大半,这时候的陈国内部空虚,别说正经兵马,就是没有武器的黄巾贼黑山贼他们都抵御不了。

留守陈国的官吏被尽数关进大牢,直到牢门锁上,都没能反应过来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孙坚贼子竟然真的趁人之危,如此行径与贼寇何异?

乌程侯就知道干这种事儿容易被骂,所以他根本没去大牢,左右这次只是来帮忙,又不是真的打地盘,不需要他来解决后续问题,只要等到赵子龙那边干掉刘宠就行。

哦,以赵子龙的性子,大概率只会把人抓起来,年轻人就是心慈手软,如果这会儿在谯县的是他,管他什么王,战场上刀枪无眼,杀了就杀了,还能从地底下就爬出来索命不成?

至于长安朝廷,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宗□□要是有本事,早就先把小皇帝救出苦海了,哪儿管得着外面那些宗亲王室的死活。

刘宠率先派兵,理亏的是他自己,死在战场上也怪不了别人。

乌程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陈国,在官署里转了一圈啧个不停,怎么什么地方都比兖州舒服,他回去是不是应该提醒曹孟德重修昌邑官署?

看看人家这官署,再看看他们昌邑那官署,简直没脸拿过来比,州府应该比郡城更好才对,他们不说和冀州邺城官署比,总不能连其他地方的郡城都比不上,说出去多没面子。

他们兖州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穷困潦倒的兖州,现在的兖州粮仓里有存粮,倒也不是让他刚有了点家底就开始奢侈,至少别再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不行,他回去一定得和曹孟德说道说道,就算不为了他自己,为了别的兄弟,昌邑官署也得翻修一遍。

*

冀州,邺城。

天气闷热,院子里的草木也蔫儿蔫儿的没精神,在太阳没下山之前,街上见不着半个人影。

邺城书院的招生告一段落,那些冲着大儒们名气而来的学子们看到贴在门口告示栏处的名单几家欢喜几家愁,榜上有名的兴高采烈,榜上无名的唉声叹气,不管榜上有没有名字,离开邺城的却没有几个。

他们是读书人,只要在藏书楼留下姓名籍贯,依旧可以进去翻阅典籍,即便进不了书院,能在藏书楼多看几本书也是此行不虚。

在世家大族把持着学习机会的当今,识字的人少之又少,难得能把那么多读书人凑在一起,哪儿有让他们天天清闲到躲在藏书楼里看书的道理。

荀彧和沮授琢磨了两天,很快藏书楼外的告示栏又多了几张告示,官府征召人才,自觉有才之人皆可以到邺城官署来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官府征召往往都是给某个人发,很少有这样大张旗鼓的时候,沮授的招贤令写的激动人心,当天藏书楼里的读书人就少了一大半。

昔年燕昭王筑黄金台为招贤台,冀州古为燕赵之地,燕赵多奇士,如今州牧大人效仿燕昭王召集天下人才,有志之士自当前往效力,如此才对得起州牧大人建藏书楼之恩。

燕昭王筑黄金台为招贤台,以金相诱略显俗气,州牧大人建藏书楼为招贤楼,既显风雅又不至于混进大字不识一个的地痞流氓,比之燕昭王还要更胜一筹。

不愧是他们神仙一样的州牧大人,心思就是巧妙。

原焕人在家中坐,好名声自天上来,郭嘉偶然听到外面对他们家主公的评价时整个人都惊呆了,他只是几天没有出门,这些读书人为什么都学会拍马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