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你问我传统文化是什么?(第2/4页)

终于,方澈自己也期待的第二个节目来了。

主持人走上舞台。

“大家都知道,咱们豫州电视台一直有一个节目,致力于弘扬华夏传统戏曲文化,这个节目大家都知道吧!”

台下的人现在无比热烈:“知道,梨园春!”

这台下,还有随时能站起来唱两句的票友呢。

星云视频的网站里,也有弹幕再刷:“到了豫剧了,这是豫州的拿手好戏。”

“这确实是传统文化了,不过我平时不听戏曲。”

“那就听一听!别动不动就换台了,一会又出一个好节目,你换回来都来不及。”

舞台上,主持人说道:“今天呢,也有幸请到了我们的豫剧名家汪凤琴为我们带来经典豫剧《五世请缨》唱段!”

五世请缨,整个戏曲是很长的,讲述的是北宋时期,西羌作乱,元帅杨文广边关被困,孟强突围回朝搬兵,兵部主和,杨府主战。

107岁高龄的佘太君带领8个儿媳、两个闺女和孙媳穆桂英等十二人及重孙满堂,五代人上殿请缨,奔赴疆场,最终平定西羌,得胜还朝的故事。

电视机前的豫州人笑了。

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

“五世请缨啊,不知道唱哪一段。”

网络上,不少年轻人为了看明白这个节目,特意抓紧时间查了一下,了解了这个戏曲的大致内容。

好在杨家将的故事,大家都熟悉。

很快就明白了大致情节。

但是也有人表示担心:“从没听过豫剧,感觉听不下去。”

这个时候,舞台上,那位叫汪凤琴的名家已经上台,她身着戏服,手持拐杖,正是大家印象中的佘太君。

而她身后,也跟着一队身着戏服的女子。

一个个伴舞从舞台两侧鱼贯而出,手里举着大红灯笼,围成一圈。

舞台上俨然已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煞是喜庆。

无论是台下的票友,还是电视机前的戏曲爱好者,看到这场面,当时就懂了:“我知道了,这是一家人欢天喜地那一段。”

“对对对,应该是这一段,这一段好得很,喜庆呢!”

对于戏曲发烧友来说,在电视上看到自己喜欢的戏曲那是很快乐的。

年轻人们也做好了准备了。

欣赏一下这个豫剧选段。

舞台上,锣鼓声已经响起,很是欢快。

“一家人,欢天喜地——咦呀~”这是伴奏声出来的。

是好几个人的声音。

类似于合唱,所以声音不高。

电脑前,有的年轻人以手抚额:“嗯,我果然还是欣赏不来的。”

而就在这时,佘太君在大家的搀扶下走上前台:“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

好家伙,名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

什么叫艺术?

艺术就是你不是行家,也能把你镇住!

汪凤琴老师的声音太脆了,太亮了!

敲冰戛玉!

豫剧的特点本是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

简单地说,就是你听得清清楚楚,听完之后还觉得心里痛快。

电脑前那刚才还说欣赏不来戏曲的人眼睛亮了。

“这得是高音了吧这个?”

更别提电视机前的老年人。

“汪凤琴,还是那个味道!”

舞台上,汪老师的表演还在继续:

“佘太君我穿宅越院来到前厅,众儿孙为我把寿诞庆,一个个膝下承欢满面春风……”

“年少人盼的是立功边境,年老人我喜的是啊一门忠贞……”

因为通过电视剧等题材,大家对杨家将的故事很熟悉,所以知道,这唱的是杨府一门忠烈的故事。

所以还真是听的有滋有味。

很快,这段戏曲唱完了,很多老年人意犹未尽。

年轻人也有的在赞叹:“确实唱得好啊!”

就在汪凤琴老师唱完之后,大家都以为主持人要上台的时候。

主持人没有上台。

而舞台上的灯光则缓缓地暗了下去。

“从古代的边境士兵,到今天的戍边战士,无数青年把青春奉献给了边境,用生命铸就了界碑。千年之前,千年之后,如此相似。”

“接下来,请我们听一听戍边战士的心声。”

舞台下的人,和观众都懵了。

怎么好端端地从戏曲到了戍边战士了呢?

此时,舞台中央的灯光亮起。

舞台上已经没有了佘太君等人。

而是一间屋子,一个小方桌,一个母亲坐在桌前。

“方澈又要整活了,放心,这次再哭,我是你孙子!”

“又转场?”

“什么情况?”

电视机前一些老年人都皱起眉头来了。

干什么呀这事,好好的戏曲,你加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