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4页)

胤礽知道在这个大航海和大贸易时代发展金融的必要性,但他满脑子经济学基础(初高中)理论,没有任何现实经验,连纸上谈兵都不知道怎么做。

他只能以自己的理论来忽悠威廉三世,让威廉三世误以为他也是个中好手,认真和他探讨经济和商业运行时遇到的具体且核心的问题。

就和之前在科学家头脑风暴会议中担任吉祥物一样,胤礽现在仿佛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经历的感情咨询大师,大部分时候都在倾听,遇到哪个听懂了的点立刻主动出击,用脑子里的理论说一些很正确的废话。

曹寅和纳兰性德不再在意玛丽夫人的视线,聚精会神记住威廉三世所说的话。

文人的记忆力都不错。胤礽带他们来,便是让他们成为“书记”,与胤礽的记忆查缺补漏,把威廉三世的话整理出来,拿回大清用。

胤礽不确定陈腐的大清会不会用上这套先进的理论,但他可以先在大清的海外飞地使用。

待自己登基后……

哈,如果他能登基,再说在大清推广的事吧。

胤礽想着康熙的高寿,觉得自己就算不被废,也不一定能活到康熙驾崩;就算活到了,他年纪也很大了,不一定有精力对大清执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这套成熟的理论,一定得传回大清去。他做不到,后人也能做到;后人做不到,也能给推翻清朝统治的天降猛人们参考。

胤礽确实是一位非常完美的交流者。他能让已经回到巴黎的路易十四视其为亲子侄,也能让威廉三世将其认可为忘年交。

威廉三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除了胤礽,他从未和其他人在聊天时这么快乐。

这个回忆录传到了还活蹦乱跳满世界乱窜的胤禔那里。胤禔直接给康熙写信,要求将回忆录列为禁书,被康熙写了五千字的回信大骂了一顿。

威廉三世在聊经济的时候,也聊到了宗教——在欧洲社会,宗教话题总是绕不开。

胤礽很诚恳道:“英国从天主教到新教,就是不认可和警惕教皇这个比国王更高地位的存在。大清也一样,我们认可神灵比国王地位更高,但不认可一个世俗的比国王地位更高的教宗。我们中国从周朝以来,皇帝便是天之子、所有宗教中唯一的在世圣人。”

胤礽胡扯,但他根据欧洲实际情况胡扯的特别有道理,特别令人信服。

威廉三世脑海中立刻闪过中欧的国家:“政教吗?这对于国家来说,或许是一件幸事。”

胤礽在心里道,对国家来说算不算幸事他不知道,对执政集团来说肯定算。

但中国并不是政教,而是完全不准宗教参与政事。

中国对宗教的态度,外国人很难理解,就像是中国人也不能理解外国对于宗教的狂热一样。

胤礽只能胡编乱造,把“天子”“代天牧民”“受命于天”“天人感应”等中国执政理念胡扯一顿给威廉三世听。

威廉三世连连赞叹,表示自己很有感悟。

连玛丽夫人都不再看纳兰性德和曹寅的脸,转而加入了和胤礽的交流。

未来的玛丽女王是一个不太喜欢政治庶务的人,但不代表她政治手腕弱。

威廉三世在外和法国征战的时候,玛丽女王负责国内事务,声望极高。

当玛丽女王去世之后,威廉三世在英国的支持率下降很快。虽说这有威廉三世并非英国皇室血脉的关系,但若玛丽女王执政期间没有获得认可,大臣和民众也不会怀念她。

玛丽是现在还未继承皇位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儿。她是新教徒,詹姆斯二世是天主教徒;英国现在的国教为信教,天主教徒遭到残忍迫害和歧视,就算是皇室继承人也不能信仰天主教。

如今在位的查理二世年老多病,继承人战争已经打响。詹姆斯二世不肯弃信天主教,玛丽已经站在了詹姆斯二世的对立面。

都说皇室无亲情,玛丽作为虔诚的新教徒,对“异端”也非常冷酷。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玛丽的内心深处,仍旧因为宗教信仰而导致的父女不合而深深痛苦。

听到东方对信仰的哲学之后,玛丽希望能和胤礽讨论出一个能让她父亲放弃天主教的方法。

胤礽笑了笑,道:“原本新教出现,就是因为教宗腐败,教徒们虽然信仰上帝,但并不想信仰教皇。但现在英国国教把持国政,有人反对英国国教,倒也正常。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术业有专攻。哪一日你们这里的宗教人士只管宗教,或许才能完全杜绝这件事吧。“

说完,胤礽摇了摇头:“现在,太难了。抱歉,我实在是想不出方法。”

玛丽女士痛苦地闭上双眼,道:“会有这么一天吗?”

胤礽点了点头:“你们能赶走教皇的影响,那么也能赶走其他大主教对国家的影响。我想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