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行一(第6/8页)

他走在郁行一身旁靠后的位置,幸福得有点发飘,仿佛下一步就能凌云登仙。

几人先去洗手,远夏的手最干净,他的主要工作是绘图,只摸过拆下来的零部件,不像郁行一和屈俊清那样拆机子,满手都是油污。

经常干修理的人,手指缝都是黑的。

郁行一的手指节分明,修长有力,指甲盖很漂亮,十个指甲只有大拇指稍微留了一点点,是为了方便揭垫圈之类的工作的。

他用肥皂将手反复清洗,指甲缝也用心清洗,只能在指端看到一点点黑色残留。

洗手的时间很长,但谁也没有不耐烦,干这样的工作,谁不理解?

郁行一洗干净手,甩了甩手上的水,用两根指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格子手帕擦了擦手:“抱歉,洗手时间长了点,走吧。”

屈俊清笑着说:“还是要洗干净,昨天晚上我从这里回去,没注意到衣服上的油污,弄得脸上都是,让我家夫人和远夏见笑了。不知道公车上有没有人看见我的滑稽之态。”

郁行一也忍不住笑出声:“干我们这行的,一不留神就出洋相了。”

远夏没说话,享受地听他和屈教授聊天,郁行一的声音真是太好听了,低沉有力的男中音,听在耳中,感觉灵魂都熨帖了。

跟有着上万人的机械厂相比,轴承厂只有几百工人,确实算个小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也更便于管理。

小厂跟大厂比还有一些优势,就是厂长的权力更大更自由,没有多方制衡的因素,很多事都是厂长说了算。

大厂则不然,政府直辖,生产、财务、行政、后勤等都各有一套完整的班子,想做出一点改变都需要经过重重商讨审批,麻烦重重。

这也是早期国企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尾大不掉,机构臃肿,缺乏灵活性。

轴承厂小,有什么问题直接反应到厂长那里,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比如轴承厂的食堂伙食,就是在大家屡屡建议下改成了现在这样:种类多,菜品丰富,价格还实惠。比远夏学校食堂还要便宜实惠,简直是工人之福。

郁行一说:“这里所有的荤菜都是一角五分,素菜五分,主食三分随便吃,你们想吃什么随便打。汤是免费的。”

远夏取了一个公用饭碗,打了米饭,一份土豆烧鸡,还要了一份凉拌海带丝。

郁行一也正好在打海带丝,他惊喜地看着远夏:“你也爱吃这个?这个酸辣爽口,特别过瘾,蔬菜我最爱这个。”

远夏自然知道他最爱吃海带丝,笑着说:“嗯,我爱吃海带。”

“你打的菜都是我们食堂口味最好的,有眼光。”郁行一竖起大拇指,他自己打了一份海带丝,又打了一份香干炒肉。

屈俊清也打好了饭菜,师生二人找了张桌子坐下来,郁行一端着饭盒过来,看了一下他们碗里一荤一素两个菜,又起身离开。过了一会儿,端了两个碗过来,一个里面是萝卜炖羊肉,还有一个是红烧鲤鱼。

“屈教授,远夏,你们也太替我省钱了。今天正好有羊肉,冬天吃羊肉暖和,你们尝尝。还有这个红烧鱼,味道也不错。”郁行一热情地招呼他们吃饭。

屈俊清忙说:“我们够吃了,不用这么多。”

郁行一笑着说:“正好我自己也想吃,一起尝尝我们食堂的菜。”

这是远夏上大学后吃得最丰盛最满意的一顿了,三荤一素,还有一个免费的海带骨头汤,还是郁行一请的。

郁行一不是个健谈的人,他干活的时候,说的话十个手指头都数得出来,但跟屈俊清和远夏吃饭的时候,却有说不完的话。

他打心眼里佩服学问好的人,虽然也上过大学,但总觉得比起远夏这样通过高考考上的大学生还是有差距的。

不过这顿饭吃得并不安生,吃到一半,就有人过来找郁行一了,找他的是车间主任张忠才,来询问铣床的进度。

郁行一实话实说:“目前还不能确定什么时候能修好,没找到症结所在。”

张忠才皱眉:“那要抓紧时间了,大厂那边下个月就要跟我们要新型号的滑动轴承,要是交不出货,到时候没法跟大厂那边交代。说不定咱们厂子以后都没法为大厂供货了,毕竟我们也没法再借几十万来买新机器。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厂职工的福利待遇。”

“我知道。我已经在抓紧时间修了。”郁行一脸上没什么表情。

“小郁,你是大厂调到咱们这里来的骨干,这事只有你能干,全靠你了,加油啊!”张忠才拍拍郁行一的肩,起身走了。

张忠才一走,远夏看郁行一吃饭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似乎胃口也被带走了一样。

屈俊清说:“小郁,我吃完饭就回学校查一下库存资料,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机型图样,看看是不是真有缺失的部位,找到了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