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城门前排着两条长长的队伍,左侧为本地百姓或外来流民,右侧为携带着货物、行李的商人小贩。

孟秀和同乡的阿沼排在左侧的队伍里,因为不用检查货物,他们这边的队伍移动稍快些,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在此排了好一会儿了。

“这密阳城进出一趟可真不容易,你说是不是,阿秀?”身旁长着一张憨厚面孔的阿沼小声说道,“尤其是住在城里的农户,每日进出城门都要这般经受查验,岂不耽误了很多工夫,他们不会不满吗?”

“你知晓什么,有这般严密的排查,这城内的百姓方住得安心。”孟秀言辞略显冷酷地说了句,见年轻人一副迷茫困惑的模样,便道:“同样靠近边地,你觉得是无人管辖、不论胡汉皆可随意出入的保西城安全,还是城门戒备严密、唯有身份真实可靠之人才可进入的密阳安全?”

“那自然是密阳安全。”年轻人回答完,旋即恍然大悟,称赞道,“阿秀,你真聪明,不愧是读过书的。”

孟秀扯了扯嘴角,没有搭理他。

这阿沼虽长得较常人高大些,脑子却相当愚笨。

他本不愿和这样的人有过多来往,但谁让此人有个优点,便是听话,且好忽悠。

他到这密阳来,若能在此地谋个一官半职,身边定需要人伺候,而相比起花钱雇人,自然还是这般傻头傻脑又会自主巴着你的同乡好使。

“快轮到我俩了,不知这儿的官兵会问什么,脾气可好……”

即便没人搭理,阿沼也毫不在意,自顾自地说着话,忽然他推了推孟秀的肩膀,问:“阿秀,你说那坐在城门中央戴着黑面具的人是谁,他为何要穿成这副模样,又为何坐在那什么也不干?”

孟秀被他推得一个踉跄,没好气道:“我非城卫,我怎知晓。”

话虽如此,但他的视线却望向了前方的城门中央。

事实上,孟秀早已注意到了那人,正如阿沼所言,此人不仅装束奇怪,行为也是很是莫名,从头到尾只是以一副嚣张的姿态翘着腿坐在那,什么活也不干。

可若城门处当真无他的公务,岂不坐于别处休息更好,何必偏偏挡在城门中央,偶有大车路过,还要搬离位置。

他思索着这些,不自觉多注视了那黑面具一段时间。

也许他的视线过于明显,对方忽然转头朝他望了过来,然而仅轻飘飘看了一眼,很快就移开了目光。

那一刹那,孟秀敏锐地察觉到他目光掠过的是自己的头顶,而压根没注意到他本人。

孟秀皱了皱眉,愈发疑惑,这黑面具的目光实在古怪,扫过他们时就好似专为买韭菜而来的客人看到了一篮子的菘菜,看一眼就失去了兴趣。

不知他坐在那究竟为何……

孟秀越是思索不出结果,越是偏执地想要知道答案,不过此时队伍已经排到了他,便只好将此事放到一边,作出一副老实人的模样回答官兵的提问。

“籍贯何处?”

“浠州芸连郡,保西县人。”

“芸连的啊,那地正被氐人攻打吧?”一旁的官吏给他登记着,忽而感叹了一句。

“是啊,四处皆战乱,大伙都逃了,”孟秀回道,听出官吏口吻中带着的别样意味,便试探问,“莫非您也是芸连人?”

官吏摇头,好脾气道:“我可是实打实的巽阳人,不过我们府君的祖籍却是在芸连,你既是芸连人,芸连姜氏总听说过吧?”

孟秀愣了一下,然后连忙回答:“听说过,那自然听说过。”

登记完身份,孟秀走到一旁等待阿沼,虽面上淡然不显,心中却起着惊涛骇浪。

芸连姜氏,何其巧合……

这姜氏在前朝与他们孟氏可是同为芸连一地的世家大族,只不过在改朝换代之时,他们两家的祖辈皆投靠错了人选,魏国建立后,便被当时的浠州刺史派兵打压,门第双双没落,沦为寻常百姓,芸连的姜氏族人更是落魄得几乎寻不到踪影。

他曾听祖父提起过,彼时姜氏有一旁支于其时把握住了机会,投靠了如今掌权的裴氏家族,在都城做了大官。

不过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旧都距离芸连郡太远,他早已将此事忘却,未曾想大家口中郇州的三姜太守正是那一支出身。

思及此,孟秀感到颇为可笑,曾经的孟、姜二家嫡支如今都成了流离失所的难民,倒是彼时不受重视的小宗子弟一个个做了大官,真是可笑至极。

“阿秀,我拿到木牌了,你瞧,”阿沼凑了过来,拿着木牌给他看,“那官爷说我们拿着木牌去东市对面的南翥里,便有人给我们安排住所,不过仅前五日不必交钱,之后便要收租了,我们得抓紧时间找活干。”

孟秀的思绪被打断,可有可无地点了下头,安排道:“等会儿你进了城先去找活,我去南翥里找住所,你将木牌给我,我们二人同住应能分得更大的屋子,还省下一份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