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命中(第2/2页)

“王叔不必多礼,来人,看座。”

八王爷却是心有担虑,根本坐不下去,只道:“启禀圣上,老臣有事要禀。”

“何事?”

“今日老臣起来,案几上多了一封辞官文书,乃是狄青的字迹。”八王爷说完,便从怀中掏出折子并一枚玉佩,双手交给了一旁的内宦。

内宦很快就将折子和玉佩交到了官家手中,官家一看,脸色登时大变。昨日狄娘娘进宫来见他,腰间配的玉佩就是这一枚,此物乃皇家象征,天下无人可仿制。

他是猜到狄青越狱必有缘由,却没想到西夏人竟这般神通广大,前脚刚抓了狄娘娘,后脚就拿了狄娘娘的玉佩到将军府逼狄青就范。

这折子上的字迹如此匆忙潦草,可见狄青内心必然痛苦难当,其上言辞恳切,官家完全能理解狄青写下这封辞官信时的挣扎,而看到折子的最后,官家的脸上已是忍不住的动容。

[狄青哪怕身死,亦是宋人,还请陛下放心。]

这是表忠心的话,也是表决心的话。

如此忠诚恳切,官家如何不信,他没有理由不相信狄青的品性。

官家在上面看折子,底下的朝臣就抻着脖子等,太磨人了,怎么事情忽然就走到了这一步?有些人开始后悔附和流言,有些人则决定一条道走到黑。

反正想什么的都有,但此刻官家未开口,没有人敢做这第一个打破沉默气氛的人。

好在,官家并没有感动太久,他将折子并玉佩递给旁边的内宦,然后交由几个重臣传阅,黎江平自然也在此列。

唔,不知道为何,黎江平看这折子,总有股子奇怪的感觉。但细细一品,又没有什么出离之处,狄青本就不是叛国之人,如今却腹背受敌,狄娘娘是其最后的亲人,他如此选择,并不出乎意料之外。

能写下这封辞官文书,又将狄娘娘的身份玉佩交由八王爷呈上,便足矣表明狄青的态度。

朝臣们看完,心中自是心绪万千,狄青走到这一步,实在艰难,即便文武不对付,也有不少人开始同情狄青的遭遇了。

当然了,还有一波比较心硬的人,他们在看到这封辞官信后,想到的是另一点。

“启禀陛下,狄青如今确实无法担当重任,可边关不能没有士帅,还请陛下圣裁决断。”

官家:……

理虽然是那个理,但有这封辞官信在前,官家心里难免不愿下这道诏令。

但治理天下绝不是儿戏,官家想了想,还是下了提拔庞迪暂代平西士帅的旨意,至于什么时候真正地转正,那就要看狄青的能耐了。

这早朝上的,真是憋屈,官家正欲走呢,又被王叔拦住了。

“王叔还有事?”

“启禀圣上,老臣与包拯还有要事禀告。”

什么事?

官家心中纳闷,便把两人请到内殿说话:“王叔不妨直说。”

“其实今日早上起来,狄青不止留了信和玉佩,还将此物也留了下来。”话闭,展昭将旁边的红木箱子打开,官家就看到了狄青常穿的紫金甲和佩戴的罗刹面具。

“狄卿何至做到这种地步啊。”官家忍不住动容道。

“狄青愧受皇恩,此物乃是圣上御赐,既是辞官,哪有私留的道理。早朝之上,老臣还是想给青儿留个体面,现在由包拯作陪,老臣便代狄青将此物交还给圣上。”

八王爷顺势跪下,包拯和展昭自然一同跪下,官家见此,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快快请起,莫要这般。”

君臣推拉一番,官家才问包拯:“包卿,你可查到赵传案的凶手?”

这话的意思,就是认为狄青绝不可能杀害赵传的意思了,包拯闻言,心中一动,面上却是完全不露声色,只道:“包拯无能,还未查到凶手,只是关于那张通敌文书,查到了一些线索。”

“那包卿可要抓紧时间了。”

官家看着红木箱里闪着光芒的宝石面具,忽然想起了三年多前狄青意气风发回京的模样,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颗宝石正是那时他赏赐给狄青的。

没想到,竟被狄青镶嵌在了出征的罗刹面具之上。

官家此刻心绪万千,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西夏军来犯边关,庞迪出战,与之对阵的居然是一身穿紫金甲、头戴罗刹面具的先锋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