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4页)

崔樱:“那阿兄你要去什么地方?”

崔珣:“走到哪就是哪吧,阿樱,你也该出去看看,我相信哪怕京畿是天下最繁盛之地,外面的河山城池也一定不比这里的差。”

崔樱低下头,“那肯定要走很多路了,我的腿脚不适合跋山涉水。”

崔珣一直沉浸在自己思绪中,未曾听见妹妹小声的言语,他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笑着说:“不过,你太娇弱了,你也还小呢,可以等我先出去看看,要是好,我就回来带上阿樱你一起再去游历,要是不好,我就回来告诉你不好在哪里。你放心,游历路上,我肯定会写家书给你,还有阿翁大母,崔崛吧,那就捎带他一份好了。”

崔樱不赞成的抬头看着他,“阿兄,你又不敬父亲叫他名讳了。”

崔珣恍若未闻,仰着头一脸沉醉的闭上眼,仿佛他已经跟着那一行大雁飞去了远方。

然而直到过了三年,崔珣传来的书信都少之又少,但每一封崔樱都保存的很好,他也从没在信里提过让崔樱走出京畿,只告诉她哪里山好水好,哪里风土人情最妙,最后一年里,崔珣基本上就没有再给崔樱单独写过书信,只是让他阿翁知道他在哪,平安无事就行。

现在崔珣回来了,看他游刃有余的应付父亲的不满,不再像以前那样针锋相对一闹就是天翻地覆,也不知道阿兄他历经了什么,她也无从猜测,对兄长来说,外面到底是好是坏啊。

虽然阿兄在笑,但是那份明朗的微笑更像是被人按上去的面具,失去了其中纯真自然的味道。

回忆过去的崔樱,脸上的怅然情绪被身侧的林戚风阅览无余,他亲眼看着她从被崔珣逗笑,到不知想起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他的确是有意接近崔珣,但一开始并不能确定崔珣就是京畿崔氏子弟。

崔珣此人看似没心没肺嬉皮笑脸,心思却并不浅白,他在路上即便称他为“好友、重临兄”,喊的多么热乎亲切,都很少提及家里人,更很少提及他的亲妹妹,崔珣的嘴对自家人的保护十分严密。

在逃亡结伴回京的路上,他们也算生死之交,换做一般人早该在这时候对林戚风放下戒心,称兄道弟的同时也会提及自己家中亲属,人是会思念家人的,也会有着分享自己家中事情的欲望,但崔珣没有,他没有丝毫分享和炫耀家里人的意思,面对林戚风的试探也总是嘻嘻哈哈岔过去了。

直到他们终于入了关,进了京畿的城门,崔珣才点明自己是文臣之首崔晟的子孙,知道他家中只剩他一个,在京畿没有房产,这才邀他到他家做客。

数月以来,他试探崔珣,崔珣也未必不是在观察他。

崔珣不愧为崔晟的嫡孙,林戚风觉得他若是入仕未必就会输给朝堂上的一些有能耐的臣子,可惜经他了解,崔珣显然无意当官,他并不是不懂官场,而是他更想做一个权势无关的当世风流的骚客,他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却不想为了一点权利,将自己一生都埋葬在权势的争斗中。

有这样的崔珣,林戚风自然就对崔家其他人充满好奇,他以为崔樱性格也会与她兄长相似,但短暂观察下来,比起崔珣,崔樱除了她出众的容貌和微微有瑕的身姿外,她并无其他特点,甚至与林戚风见惯的京畿世家贵女别无二样。

或许,她性子还要比那些贵女更加柔弱敏感一些。

“阿樱,你在寺里祈佛都做些什么,怎么突发奇想要去城外的山寺。”

“大母,顾家三嫂说,城外的山寺要更灵验一些,我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跟她去了,祈佛就是按照庙里的规矩吃斋念经打坐罢了。”

崔樱感觉到她说话时,兄长带回来叫重临的朋友似乎看了她一眼,而她此时依偎在余氏身旁编造着自己在庙里祈佛的经历。

余氏:“那你下回挑个离家近些的,在城中我也能去看一看你,在城外大母年纪大了不方便,对你我又实在是放心不下。”

崔樱抿了抿唇,张口向余氏保证,“大母放心,那地方我不会再去了。”

余氏疑惑的朝她看来,要对祖母撒谎,崔樱内心十分歉疚,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她说:“山中住了大几日,总觉得不如在城里热闹,我反而更加想念阿翁和大母,所以以后不会再去这么远的地方了。”

本来寺庙祈福就是顾行之弄出来蒙骗她家里的借口,崔樱也不是真的对佛有兴趣,她觉得这些不过都是世人折腾出来的虚幻骗局,若世上真有菩萨,为何从前她年年许愿都不见成真。

“不去也好,”余氏并未怀疑她,“你想要什么用不着向菩萨许愿,只管同家里人说,我你阿翁还有你父亲总不会亏待你。还有啊,你阿兄现在回来了,我也可以下心来了,他自小最疼的就是你,你们兄妹二人相聚,也要多关怀关怀他。我看他在外面过的不一定好,他出走时,你父亲命账房断了他的月例银子,他走到哪儿都得不到家里接济,这样虽然不好,但他太不知天高地厚,莽撞行事,我与你阿翁都觉得该让他长个记性,就没有多加施舍帮助。也不知道他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但他对你之心,也一定是没变的,血脉亲情岂是那些鬼神之论可比拟的,以后有什么事你也可以找你阿兄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