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2章 突袭

司马军的推进速度极快,很快就向祁县迫近了。

由于司马懿屡吃分兵而进的苦头,所以这一次他把七万骑兵集中到了一块,不给对手各个击破的机会。

但再集中也不可能让七万大军挤在一块,这样的话反而是让队伍臃肿不堪,丧失骑兵的机动性。

所以在排兵布阵上面,司马军的骑兵还是按照各营的编制,分为七个独立的战斗序列,每营大约一万人,相互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这个距离并不太远,基本上就处于一种目力所及的范围。

这样的布置,既保证了各部人马之间的活力,不至于让队伍拥挤不堪,而且在协同作战方面,则有着天然的优势,以骑兵的速度,只要是在视距的范围之内,基本上可以保证很快就可以抵达,不管那一营的队伍遭到敌方的攻击,他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随时增援。

而七个骑兵营,基本上采用的是菱形分布,居前的是一个骑兵营,左右侧翼也各有一个骑兵营,在后翼的位置上,也有一个骑兵营,这样四个骑兵营分布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而整个队伍的核心,则是由三个骑兵营构成的中军,中军的三个骑兵营也呈品字型分布,一旦外围的骑兵营遭到攻击,他们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施增援。

这样带有弹性的骑兵攻击集群,也是司马懿倾尽心力来打造的,知悉并州军在加紧训练骑兵的新式战阵之后,司马懿也对先前的骑兵阵法进行了改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抛弃了以前的平行攻击阵型,而改用了菱型战阵,安排最精锐的骑兵营担任突前的攻击群,外围的战斗群和中军的支援群相互策应,构成一个有机协调的作战群体。

而且这个菱型战阵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一改以前骑兵作战时较为死板的攻击方式,只知道横冲直撞,采用菱形战阵之后,各部人马之间的弹性增加了,这个阵型可以扩大,也可以收缩,而且根据战斗的需要,还可以适时地变幻成为其他的阵型。

司马懿为了这次的北伐,还是倾尽心血的,这也是他为什么在骑兵部队粮草尽毁的不利情况下,依然坚持加速进军的最大资本,退兵虽然是万全之计,但退兵之后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将会是极为严重的,甚至可以说再想组织进攻,又得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司马懿不想再等待了,他必须要速战速决,尽快地解决掉曹亮这个心腹大患。

司马懿在初春二月北渡黄河,拉开了进攻并州的序幕,原本以为这是一场拉枯摧朽的战役,但没想到光是在介休,就打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到目前为止,仍为取得任何的进展,这让素来以沉稳见长的司马懿也暗暗地有些沉不住气了。

这次突袭祁县,司马懿就是决意要与并州骑兵进行决一死战,只要击败了并州军的这一支主力,司马军便可以直捣晋阳,从而彻底平定并州叛乱。

未战而先退,绝不是司马懿所希望看到的,他依仗着司马军骑兵数量上压倒性的优势,决心一战解决所有的问题。

平坦如坻的汾河平原一望无际,从这儿一直向北,便可以直抵晋阳,也就是说,从这儿打到晋阳,是没有任何的关隘阻隔的,唯一能阻止司马军前进的,也只有并州军的骑兵了。

进入到祁县之后,司马懿下令放缓了骑兵的行进速度,而是改派侦骑四下出动,去搜寻并州军的踪迹,平原地带虽然说不像山地丘陵那样可以很好的隐藏人马,但这儿地域宽阔,如果并州军想要刻意藏起来的话,司马军还是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去寻找的。

司马懿下令扩大了菱型战阵的范围,将左右两翼拉开到了十里之外,这样方便司马军做地毯似搜寻,只要司马军所经之处,并州军几乎没有藏身的可能。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军的右翼突然遭到了并州军的袭击,一支并州军的骑兵势如闪电,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向他们冲来,并在极短的时间,就撕裂了司马军的防线。

这支并州骑兵自然是文钦率领的骁骑营,他早早地就埋伏在了司马军的必经之路上,不过文钦并没有采用正面和司马军碰撞的想法,胡奋所率领的先头骑兵,自然是司马军骑兵之中最为精锐的力量,尽管硬碰硬骁骑营未必怵他,但是打仗并不是意气用事,硬拼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两败俱伤。

所以文钦考虑还是从司马军的薄弱环节下手,一般而言,左右两翼为先锋的辅助兵团,战斗力肯定是稍逊一筹的,文钦所以选择在这边动手。

之所以选择右翼而没有选择左翼,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马军是溯汾水北上的,司马军的左翼便是汾河,这边作战范围狭窄,不利于部队的迂回,所以文钦攻击的首选自然就是司马军的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