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物质决定意识

“刷!”篮球划过空荡荡的球馆上空,空心钻入网内,发出悦耳的摩擦声。国庆节的清晨五点半,早起的江森,已经练得满身是汗。球场旁边,也站了七八号人。

“好!”冯援朝拍拍手,好些天不见的他,今天忽然又出现了。

老冯依然以江森技术指导教练的身份被委派到江森身边,此时手里拿着份数据报告单,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把江森训练过程中每次投进和投丢的球全部清清楚楚记下来。

包括出手的位置,投篮的次序,圈圈画画,用他们内部的一套记号语言,标识得清清楚楚。等江森训练结束,这套训练记录内容,还要专门输入电脑,传回给位于首都的运动员技术数据分析中心,好随时调整江森的训练方向。

看起来花里胡哨、相当专业,但实际上并没屁用。

老冯今天出现在这里的真正原因,其实是验收眼下这间专供江森使用的球馆。

这间篮球训练馆距离幸福弄很近,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车程,而且有专人维护,不论时间,随时都可以使用,楼里连办公室和休息室都配了。老冯就住隔壁,兼任这家挂名在申城篮协名下的训练馆的馆长。级别最多正股级,但最起码,也算是有职务了。

而且馆内还配了专职清洁工和保安,加上两名大学刚毕业考进来的事业编办事员,一个负责电脑,一个负责综合行政,一支小队伍,全归老冯来管。五十多岁突然抱着江森大腿莫名其妙当上官儿的老冯,总体来讲,简直特么的不要感觉太满意。

并且不仅老冯满意,江森对这个场馆也非常喜欢。

有了这地方,他每天就省去了大老远跑去学校篮球馆训练的麻烦,等完成训练后,他甚至还能再回家一趟跟安安一起吃个早饭——如果安安真能在七点左右起床的话。

而唯一要说这地方有什么值得吐槽的,大概也就是筹备时间了。

在普通人看来,这无非就是一个训练场所,理应三五天就能办下来,但事实却是,从八月底篮管中心发文到现在,底下执行的人员,足足花了一个月才拿出今天这个成果。

而且据说,大家并没有摸鱼。

毕竟,这件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负责这件事从筹备到落实的卢建军更是比谁都清楚,目前个人档案已经被移交到体委总局组织处,并且很难再调回曲江省或者沪旦的江森同志,正受到上峰们多大的关注。这事儿不管是办拖拉了还是办砸了,他这个新任申城体育局重大赛事事务管理处处长,可绝对要吃挂落。

所以说到底,这么个看似根本不存在什么难处的篮球馆之所以用了这么久才弄好,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事情本身就不好办。这里头,首当其冲的,就是人事上的问题。

新馆落成,事业单位招考,本身就需要过程。加上坑少萝卜多,卢建军也是费了不少力气,才让各方大佬们可以理解他的难处。

然后在这个隐形问题存在的同时,场地本身也比较麻烦。

既要和江森的常住地比较近,又不能花太多的钱,可问题申城这地方本就寸土寸金,加上这两年房价跟坐火箭一样才往上猛爬,纵然篮管中心和江森的面子再大,卢建军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在中山北路附近几个合适的地点中,谈下今天的这块地方。再接着又是施工重建又是装修,就这么一个月能搞出来,真心已经是极限了。

这也就是江森身份特殊外加江湖地位和社会影响都在这儿,不然换作其他的国内运动员,哪怕是大姚来了,哪怕自掏腰包,没个半年工夫,也休想搞定这间场馆。

所以这么一间屋子,可远不只是屋子那么简单。像申城这种大城市,人口多,利益纠缠复杂,就算是再小的事情,都不是能随随便便一句话就轻松搞定的。

——除非你真的有钱到可以不讲天理。

“呼……”

暂时还远没有钱到可以挥舞着钞票无法无天的江森,内心很清楚这间训练馆的分量,投进今天训练目标的最后一球,喘口气走到冯援朝跟前,笑着问道:“馆长,今天还行吧?”

“你小子……”

冯援朝笑得合不拢嘴,拿出计算器,飞快敲了敲,“七十二点四,不错!”

这投篮训练的命中率,相当牛逼了。毕竟篮管中心的领导都知道,江森上了赛场,表现只会比训练的时候更好。好像跟前没人防守,他反而更难完全发挥出来,妥妥的妖艳贱货。

冯援朝说着,把江森的训练记录本合上,往咯吱窝下一夹,又反问道:“你明天回来吗?还是明天先暂停一天?国庆节休息一下?”

“国庆节基本没时间练了。”江森接过陶润吉递过来的毛巾,“等下回老家剪彩完,还要办两场签售会,县里一场、市里一场,大后天直接去西北,还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