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冬季菜单(第2/4页)

这沙发田馨是买给赵桂芬的,自然任凭她做主。

田馨白天忙着上学,饭馆的杂事交给林原打理。

茶水摊那边一切安好,林原从义乌进来的小商品卖的很好,听崔明说,还有人专门过去买气球、买发卡的。

林原的货已经卖掉一半,早就回本,剩下全是赚下的,林原打算再往义乌那边去一趟。

“大老远跑一趟路费也不少,这次我打算多进点货,小商品不占地方,好带回来,我让大哥跟我一起去,小妹,这次咱们手里的现金都得压进去。”

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如果畏手畏脚、一味求稳也赚不到钱,田馨没直接答应,拿出纸笔和林原分析了小商品每日销售的种类、数量,还有他们目标的客人有哪些,田馨用做数学题的思考方式,列了几项出来。

“做生意不是做题,你列这些有啥用?”

田馨抬头,认真道:“二哥,我觉得有用,咱们把小商品具体的情况列出来,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哪些物品最受欢迎,哪个年龄段,还有剩下的货多久能卖完,都能大致估算出来。”

“那你比划半天,结果咋样?”

田馨郑重的点头:“二哥,你去进货吧,我感觉都能卖出去。”

林原把纸收起来:“鼓捣半天和我的想法一样,多此一举,哥这次得离开几天,茶水摊有时间你去看几眼,崔明和红星是靠谱,但咱家自己的生意,还得有人盯着。”

茶水摊比之前规模大了些,支着两个篷子,田馨去得早,早上九点半,摊子前就有游客排队买大碗茶喝。

崔明跟田馨打招呼:“田馨,你来得正好,帮忙烧点水。”

摊位生意忙,两个人也有点支应不开,红星在一旁摇爆米花机,身边守着好几个小孩,眼巴巴望着他。

忙过这一阵子后,时间到了十点半。

崔明说:“早上来的游客多,从七点多就开始忙活,一般到了十一点,人就少了。”

篷子那有小孩坐在小板凳上喝甜水碗,蜂蜜水清甜,小孩喝完还嚷嚷着要,父母没办法,又过来续一碗。

气球也受欢迎,带小孩的都会买一个带走。

崔明说:“做这些天生意我明白一个道理。”

田馨好奇,问:“什么道理?”

崔明痛心疾首道:“小孩和女同志的钱,是最好赚的,那些小物件,他们最感兴趣!”

田馨笑道:“这不是好事吗?人家花钱,咱们赚钱。”

观察小半天,茶水摊比田馨上次过来还要红火。

红星的爆米花出来两大炉,他给田馨剩了半碗:“田馨姐,咱们还招人吗?我和明哥每天快忙不过来了。”

田馨点头:“招吧,之前林原和我商量过,我俩都同意招人。”

田馨转头问:“明哥,没安排工作的知青有适合的人选吗?我琢磨着还是想找没就业的知青。”

崔明:“我认识好几个,男同志女同志都有,有时间我打听问问,咱们茶水摊有点小名气,连我家邻居都知道,给的工资也不少,招人不难。”

之前,田馨和林原算过一笔账,现在的茶水摊和田馨当初一样完全不同,每天的盈利高的惊人。

旅游景点人来人往,天气越来越暖和,出来活动散心的人也多,外行看热闹,一碗大碗茶三分钱,听着是小利,利滚利,长年累月下来,加上爆米花和小商品,是很大一笔钱。

茶水摊赚得多,田馨和林原手上的现钱却有限,这次林原出门,带走了大部分的现金,上次买的蜂窝煤快见底,田馨预留出蜂窝煤的钱,烧茶水没有煤可不成。

找个天气冷的日子,田馨让崔明和红星歇了半天,去乡下拉了一板车蜂窝煤回来。

崔明的动作也快,第二天,就给田馨找来了合适的人选。

这次找的是位女同志,也是下乡回城的知青,和崔明是同一条街的,从小就认识,也算知根知底,叫邓英。

田馨这次主张招女同志,之前茶水摊招男人,是因为都是累活还得搬东西,得有体力才行。

现在不一样,这会儿添置了小商品,头绳、气球这类的物件,得女同志去吆喝卖才有效果,男同志不懂这些。

人家客人问一句麻花辫搭哪个头花好看,崔明这样的老实性格就得傻眼。

邓英田馨见到了,是一位开朗的女同志,前两年去了省城下面的村镇下乡,也是今年刚回的城。

回城知青多,工作安排要等,大家都是这么个情况,得知茶水摊招人,邓英也没犹豫,说每个月二十五块钱,她乐意来。

田馨在一旁待了两个钟头,开始有客人问头花,邓英还有些腼腆,半小时以后就熟练上手,还跟客人介绍说相比头花,蓝色发卡更适合她的发型,临走前对方还买走了一包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