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穷途末日东西二府(第2/3页)

只是未等孙可望同李定国商议好主力转进,何人留守替主力垫后拖延顺军时,降将唐通趁西军看管不备潜至旧部于唐毛山向顺军投降,此举不仅使西军虚实完全暴露,也使本就动摇的军心士气再遭沉重打击。

孙可望大怒之下竟欲将康镇邦、高勋等降将全部杀掉以绝后患,幸李定国再三劝阻方才作罢。

虽没有杀人,但孙可望为防万一还是命人将康、高、白等降将全部召在他大营,命其他人兼领这些降将部下兵马。

唐通的投降迫使孙可望、李定国无法制定完整的转进策略,只得于腊月初三这天匆匆离开靖边向西边的宁塞营转移。

许是大西气数已尽,转移当天下午竟风云变色,天降大雪,寒冷异常。

陡降的大雪使得西军将士的转移之路变得更加艰难,此时此刻唯一支撑西军将士甘愿跟随东、西二府转进除了东、西二府的威望外,也是那几百里之外的固原朝廷。

靖边到宁塞不过一百多里的路,西军整整走了四天多,途中冻死士卒千余人,冻伤不计其数,掉队者也有数千。

孙可望认为可以号召西北士绅的崇祯朝首辅大学士李建泰也再一次掉队,这一次掉队同先前迷路一样,都是李大学士故意而为,因为李大学士夜观天象,再结合西营当前实际局面,断定西营必亡,顺营必兴!

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

因此,一身貂皮棉袄根本不怕冻的大学士掉队了,接着这位李大学士不畏艰难,在两个仆从的搀扶下冒着风雪向着大顺境内前行。

然而,让李大学士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他却真的迷路了。

几天后,一队从靖边西进的顺军队伍发现了道路旁有一具冻硬的僵尸,这具僵尸除了身上的衣服被人脱光外,没有任何受伤的地方,且身上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表明他身份的东西。

可能见这僵尸上了年纪的缘故,几个顺军士兵出于好心将僵尸就地埋了。后来他们又在十几里外发现了两个迷路的男子。

这两个男子不同一般百姓,一个身上穿着貂皮棉袄,一个脚上套着厚毛皮靴,一看就是非富即贵那种。

可惜,本应好生盘查这两个男子的顺军却因为急着追击西军,竟然没有细加审问,反而一人给了他们两张大饼,告之正确道路后走了。

这两人如蒙大赦,就这么一路跌跌撞撞回到了家乡山西曲沃,继而引发了曲沃县有名的前首辅家仆争产案。

这桩案件闹得沸沸扬扬,不仅惊动了山西地方,还惊动了北京刑部,最后隆武帝亲自过问此案,才审出当年崇祯朝李大学士遇害真相。

后来民间有好事之人不知怎的寻到李大学士埋骨之地,竟然为其堆了坟头,上立一碑。

碑中只二字——“活该”。

……

屋漏偏逢连绵雨。

孙可望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同义弟李定国好不容易将队伍带到宁塞,准备在此停留休整两天时,一封宁夏巡抚的急报却让他如遭雷击。

大西的宁夏巡抚李虞夔就是同李建泰一起兴兵抗清的前明宁夏巡抚,其在举兵抗清时散尽家财招募义勇,收复了两个州城。后来见西军声势太大,便在李建泰的劝说下一同降了西营,被张献忠任命为宁夏巡抚。

李虞夔是冬月(十一月)二十六日方知道皇后同丞相汪兆龄、定北将军艾能奇、抚南将军刘文秀及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等大西文武向顺军投降的事。

宁夏巡抚驻地并不在灵州所,而是在青铜峡北边的金积堡。由于李虞夔是降官,因此宁夏西营驻军实际指挥者是留守灵州的东府大将张应科,此人早在崇祯七年便追随张献忠,是西军铁杆之辈。

故而宁夏是否奉皇后诏令降顺,李虞夔并不能做主,于是一方面派人将此消息通传灵州,另一方面赶紧将此消息向东府通传。

由于东府领军东征及天降大雪导致道路难行原因,原本快马五六天就能送到的消息足足耽搁了近十天。

“能奇、文秀,误我,误父皇!”

孙可望万万没想到三弟艾能奇同四弟刘文秀竟然会背叛大西降顺,气的一刀将他最喜爱的坐骑劈死。

李定国尚算理智,连忙命人将宁夏巡抚派来报讯的人秘密关押,不使其与外界接触,打算先封锁朝廷同定北、抚南降顺的消息,要不然恐怕大军立时就要分崩离析。

毕竟支撑将士们冒风雪长途至此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西将士对大西国还有感情,还有信念,若是让这些将士知道大西已经不存,不亚于天崩地裂。

孙可望也渐渐清醒过来,望着被自己一刀劈死的爱马却也不心疼,同义弟定国商议他们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