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富贵只能搏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道理是正确的,诚如当年阿济格猛追李自成,如果不是淮扬陆文宗横空出世,如今这中国的大半江山便都姓了爱新觉罗,哪还有什么大顺。

陆四前世印象中张献忠被清军突袭而死后,西军主力同精锐兵马都在,然而张献忠之死确让西营诸将全部乱了阵脚,不击自散,各奔一方逃跑,从而让清军毫不费力的便攻占川中。西军余部在孙可望发动兵变夺取领导权后带入云贵,经营几年之后方才重新成为抗清主力。

所以王自奇的说法极有可能是对的,由于张献忠的死太过突然,武功那边的西军将领此时多半都失去了斗志和信心,并极有可能因为张献忠死后的西军领导权出现真空发生内讧,从而进一步加速西军的自溃。若能一举消灭武功一带的西营步军主力,对彻底击败西营将起决定作用。

然而随陆四突袭马嵬驿的顺军将士也都快到崩溃边缘,即便能够使用缴获的西营战马向西追击,士兵的体力也断难支撑。

思来想去,陆四决定召集诸将,将继续突击武功的念头与诸将一说,诸将立时个个请战,都说要棍打落水狗,绝不能让西军得到喘息之机。

陆四最终决定由辛思忠带领1000名将士疾奔武功,而这1000将士除500羽林军外,其余都从各将的旗牌亲兵挑选,原因自是这些士兵相对而言比其他人要更精锐一些。又命其余诸将抓紧时间休整部下,天亮之后由他亲自带领出发。

诸将轰然应命,退下各自准备,陆四让王自奇随辛思忠一起出发,争取能够劝降一些西军将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王自奇自是欣然领命,待出去时,陆四忽想起一事,问他道:“张献忠生前可曾说过谁做他的继承人?”

王自奇道当初北上抗清时,张献忠认为自己可能会牺牲,所以命李定国斩杀了其幼子,并召开过一次高级将领会议,会上张说如果他死了,诸将须以孙可望为首。

“前番又令可望开东府,显是要立可望为太子,不过汪兆龄与孙可望关系不好,故罪将以为汪兆龄多半不会遵从西王生前意思,或许会蛊惑杨皇后另立他人。”王自奇猜测道。

陆四点了点头,张献忠杀子这件事被后世认为是其精神病、残暴的表现,但从西营实际情况来看,却是避免西营将来内乱的一招好棋。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张献忠将幼子除去,才避免了西军在其死亡后陷入更大的危机。

张献忠杀子于其父亲身份显然不合格,但于一个抗击异族侵略的统帅而言,却是对得起这个国家和追随他的将士了。

陆四没问王自奇张献忠生前是否有过联明抗清的打算,因为大顺没有亡,所以张献忠根本不可能有这个念头。

想了想,陆四对王自奇道:“那便不能捉了这位汪丞相,你若与辛将军撞见此人,不要拿他,其他人则不必如此,刘文秀、马元利、窦名望、王尚礼等人若能生擒最好,不能生擒则一定要击杀。”

为什么有这个交待,自是陆四考虑西军余部问题。

印象中张献忠死后,孙可望同李定国他们几个发动兵变处死了张献忠的皇后同汪兆龄这个大西左丞相,才正式接管了西军余部。如果张献忠没有处死自己的幼子,显然这个大西太子一定会被年壮的义兄们除掉。

从这件事看来,汪兆龄这个左丞相以及那位大西皇后肯定是不支持孙可望当“接班人”的,既然如此,陆四当然要做个顺水推舟。要不然辛思忠他们稀里糊涂把汪丞相给杀了,倒是便宜孙可望了。

放汪兆龄去固原同那位杨皇后会合,短期内应当能起到牵制孙可望、李定国的作用。

王自奇自是明白大顺监国用意,当下称是。

一千名精兵很快调齐,虽然一个个都是疲倦不堪,但在听到他们将疾袭西军主力后,却是个个精神抖擞。

大顺重军功,诚如监国当年在淮安城下所言,王侯将相皆要拿命去搏。

你不搏命,怎指望将来富贵。

如今西军的首领张献忠都叫大顺打死了,余下那些人又怎可能有多大的斗志,故而此军功不取白不取。

不少没能参加此次行动的将领同士兵闻讯之后,都是遗憾不能再搏新功。

辛思忠待士兵全了之后也不废话,直接命人打出火把往武功方向奔去。天色很黑,虽有火把,但马速一旦快起,火把也多是息灭。天上也是乌云没有月光,千余精锐疾行困难可想而知。

好在辛思忠是大顺有名的骑将,“虎焰班”的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当年在西北青海、西宁之时曾多次组织骑兵夜袭明军及当地土司,因而在其指挥之下顺军行进虽有困难,但除了两名士兵因为没看清道路失蹄摔落,其余人都安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