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造反还有抢先的!

“老爷,这是啥字?”

陆四对广远这个问题实在是无语,等将来条件好些说什么也要给侄儿请个先生,不然如何能在造反这个充满前途的行业中有所作为呢。

“此乃淮字,淮扬的淮,淮安府的淮!”

阴阳先生王二既是说给陆广远听的,也是说给周遭人听的,因为他们都不识字。

蒋魁欣然道:“淮?嗯,好,咱们就叫淮军!”

“淮军,好!”

秦五不知道好在哪里,但瞅着这字笔画多,那肯定就是好的。

“咱们是淮安府的人,当然得叫淮军了,要叫其它的我可不答应。”卖油郎程霖看起来很有乡土观念。

“淮,最清之水也,《尚书大传》有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一说,故淮字亦暴雨也。我等以淮为号,便同暴雨狂风,那官府岂能不怕!”

余淮书的这番解释让众人听了更加来劲,卦为武王伐纣,号为暴雨狂风,这淮安城不下也下了!

“打下淮安城,这淮扬地我们淮军说了算!”

“就算官府不招安咱们,咱们淮军有淮安城在,还能饿死不成!”

“……”

众人热烈讨论着,广远这孩子忽的心生困惑,再次拽了拽他老叔的衣角,低声道:“老爷,你啥时候会写字的,谁教你的?”

“呃……老爷我是自学成材的,嗯,以后你也要学,不然连军令都看不懂,如何行军打仗?”

陆四只能这么回答侄儿,至于他何时自学成材,等有空再编。

“噢,不过老爷会就行,我就跟着你,不识字没关系的。”广远下意识的侧退到老爷目光看不到的角落。

“各位若觉淮军可用,以后我们便号淮军。”陆四再次征询众人意见。

“就叫淮军!”

夏大军四下看了眼,从一个河工手中拿过竹篙,将写有“淮”字的白布系了上去,然后插在脚下。

军旗看着简陋,但于此刻却神圣无比,吸引着苏记酒厂门口所有河工的目光。

“大伙听着,往后我们就是淮军,只要我们一条心,世上没有人能欺负咱们,就是官府也别想!”

竹篙上的军旗似乎听到了陆四的声音,“刮刮”两声在北风中飘动起来。

“淮军!”

夏大军将手中的长刀朝半空一举,吼了一声。

“淮军!”

数百大刀队员将手中长刀齐致指天。

“淮军!”

上千根竹篙一起朝上举起。

“淮军!”

坐在地上的河工们纷纷站起,举起手中的武器齐声呼吼。

刚刚平静下来的桃花坞再次陷入狂吼声中,无数人都在欢呼,扁担、长矛、铁锹、锄头交织出一付真正的农民起义景象。

望着眼前的河工大潮,望着这支新生的淮军,陆四情不自禁按刀向前。

正所谓: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

淮军之号是有了,但如何做到号令分明,指挥有序却需很多章程。

事出紧急,陆四不可能详细制定,也没必要现在就弄一套体系出来,便简单与众人说了自已的想法。

“我意淮军以营为制,各营以领头人姓为号,如秦五爷这一路人便叫秦字营,夏大军这路人便叫夏字营,这样各营除我淮军旗号外,又有营号,易于分辨。”

如此编营,自是陆四借鉴前世那位中堂大人的做法,看起来很有点草台班子的感觉,但于一支初创之军的早期,却是有凝聚人心的好处。

原因便是简单易识!

等淮军真正站住脚,有了规模,再进行正规化也不迟。

众人从前都是农民,余淮书和王二先生虽识字,可也没当过兵,哪晓得军队中的事,又见陆四条理清晰,说话头头是道,加上盐城县的人都唯他马首是瞻,想着这般划分倒也简单,便都说可行。

蒋魁问了句:“那一营多少人合适?”

陆四想了想,道:“五六百人合适,营下可设队哨,二十人为一哨,五哨为一队,这样一营官便领五六队人,方便指挥。”

按陆四这个编法,桃花坞的河工有上万人,就得编成二十来营,以后世指挥体系来看,显然有些随意,或者说臃肿了。

最好是在营上面再设一级出来,比如前世淮军于营之上的“标”、“镇”,如此就更加好了。

但陆四没有这么做,可能是他认为接下来淮军必然要面临明军的大规模围剿,这些刚刚起事的河工要经历比现在更加残酷的战斗,所以即便是从最乐观的角度看,淮军的死伤也将是惊人的数字。

那么,现在就没必要去搞一套完全的体系出来,毕竟谁知道最后还能剩多少人。

并且,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河工们能以所在片区为组织就地编营,身边的人如果都是熟悉的乡民、亲朋好友,有利于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