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4/5页)

胤礽看向唐十九推过来的两个盒子。里头的东西竟不比给胤禛的差。

他又把盒子推了回去,“既是他们给你的,你收着吧。至于银票……”

胤礽笑着收了五十万两,将剩下的三十万两,见唐十九张嘴,抢先开口:“你先别急着拒绝。这两盒子珠宝算是你这阵子忙乎的辛苦费。但这三十万两银子却是经费。”

唐十九一愣,经费?

胤礽指着前头的店铺说:“之前孤让你培养个人,到时候接管此店。孤今日过来的时候,看到柜台上是何茂在忙碌,里里外外的打点。你可是选的他?”

“是!何茂出身商户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善于此道。但他们家兄弟多。他又是庶子。父亲去世后,嫡长兄继承了七成家业,另外几个嫡出兄弟分了两成。剩余庶子共分一成。落到他手里的家底少之又少。

“京都居大不易。他唯有自己出来找门路,刚巧遇上了新华日化招聘。我观察了好几个月,见此人机灵,心思活,却不会行蝇营狗苟之道,还算踏实,为可造之材。不知太子觉得如何?”

胤礽无可无不可。新华日化不过是个日用品商店。唐十九是个另外,此后的店长,他只会让其负责店铺之事,不会另做他用,所以只需过得去就行,不必要求太高。

“既然是你选的,就他吧。孤信你。”

孤信你。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让唐十九生出千里马遇伯乐之感,兴奋又激动。他自幼聪慧,在家乡有“小神童”之称,十岁就得中秀才,邻里皆夸。甚至有人说他或可三元及第,名震天下。

可随后两次乡试落榜,风向就变了。渐渐地,旁人开始称他为“唐仲永”,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他自觉身负才华,别人却道:一个秀才能有多大的才华,若真有才华,不说进士,先考个举人来看看。久而久之,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自大,高看了自身;怀疑自己是空有幼年虚名,其实不过如此。

慢慢地,他变得不敢读书,不敢考试,甚至不敢做任何事。他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做不好。他从自信满满变得畏畏缩缩,瞻前顾后。

对此,父亲什么也没说,却毅然卖掉家产,带着他一路游学,陪他走遍山川河流,看遍人世百态,让他一点点找回原来的自己。

他很感激父亲,是父亲把他从人生的迷途上拉了回来。父亲告诉他,人生不只有科举。考不上也没关系。他的世界很广阔,不该局限在科举一途。

但父亲没有告诉他,他的路到底该怎么走。父亲也没有告诉他,他两次落榜到底比别人差在哪里。

后来他与父亲在京城落脚,机缘巧合得以为太子办事。太子解决了他的疑问。

太子亲口说他有大才,只是他的才华不在科举。太子说他从来不比任何人差,只是彼此擅长的方向不一样。太子说旁人只看到他没能中举,却没看到这游学一路,他收获了多少,又做了多少。

他能从别人三言两语中窥探出端倪,能从纷杂的谈话中挑出重点,能于凌乱的讯息中找到关键。

他通过众人身上得到的消息又反馈到众人自身。他帮助快关门的小商铺起死回生;让被栽赃的学堂学子洗清冤屈;还从拐子手里解救了好几个孩子。

这些都是他的本事,是那些举人甚至进士都不一定有的本事。

太子说,他这些年走过的每一寸土地,见过的每一个行业,行过的每一次善举,都是他可以走的路。只要他想。他有众多选择。

然后太子问他:你想怎么选?

那时他突然想起儿时外人的称赞,他们说他会三元及第,名震天下。如今三元及第是不行了,但他依然想名震天下。

太子说:好!

没有抨击,没有批评,没有攻讦,更不觉得他在痴心妄想。太子只说了这一个字。但也是这一个字,让他心中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父亲帮他找回了自我。太子帮他找回了理想。何其幸哉!

胤礽将一封信交给唐十九:“这里写了孤接下来交给你的任务。这项任务十分艰巨,且需要你离开京城。”

唐十九轻笑:“我前些年游学去了不少地方,这点倒是无妨。”

胤礽摇头:“但孤现在让你去的地方不一样。那是你从未到过,甚至这辈子都不会想到要去的地方。而且你需要在那里生活好几年,你要想办法取得当地人的信任,融入当地,把自己变成他们的一份子。

“你需要去交朋友,去寻找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他们平日不必做什么,保持静默正常生活就好。可一旦孤有需要,他们必须随时启动。因此这些人不一定要本事多强,但一定要配合度高。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岗位。你所发展的每一个人,一个卖货郎,或是一个挑担老汉,一个看起来再微小不过的存在,或许到时候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