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风流病世子14(第3/4页)

溧阳大乱,全城找人,消息传至应王耳中也令他变了脸色!

“那么多人做什么吃的?!连人都看不住?!”

“父王息怒,想来去那皇帝太过狡猾,才会想出这等办法,父王,目前当务之急并非找到家中弟妹,而是先打进京城,大位要紧!皇帝畏于父王,想来定会用弟妹们做文章,目前他们应当没有生命安全。”

说话的是应王最看重的儿子,也是郁止这具身体一母同胞的弟弟。

此次上京乃跟着应王,因此逃过一劫。

应王有些庆幸,庆幸自己带了个儿子,否则这会儿就是全军覆没。

至于这位二公子,心中便是高兴,恨不得皇帝真把他那群弟弟妹妹杀了,如此一来他便是父皇唯一的儿子,也是能继承他大业的儿子。

此时,二人并不知道,几日后便会看到自己的亲儿子/兄长。

得知朝廷已经派兵,且讨伐他的人是郁止后,应王心中将郁止那个便宜儿子骂了一晚上。

传旨说明他是反贼的那名官员已经被他杀死,却也无法阻止他谋反的消息传遍全国。

应王干脆也不装了,京城不过两万兵马,即便加上沿途各州府,也不过七八万兵马,如何能与他十几万兵马抗衡?且那主将还是他那自小不学无术的大儿子,他不信对方能玩出什么花样。

然而当他看着自己被各种奇袭,对方军队一路势如破竹,眼看着就要冲至主阵营,他甚至来不及懊恼后悔,当即想要挽救反击。

然而太晚了。

为了早止兵戈,郁止奉行擒贼先擒王的原则,一开始便动了应王的子孙家人,如今没有后顾之忧,可以直接对应王动手。

未必,他罕见地亲自上阵,手持长弓,挽弓搭箭,远远朝着某个方向射去。

于千军万马之中射中应王。

应王胸口中箭,军心大乱,又躲避不及,被郁止追逐包围。

他的二儿子比他还先不敌,此时非死即伤。

眼看着郁止越来越近,他忍不住以利相诱,“郁止我儿……你行军奇诡,心有沟壑,不如与父王一同伐楚?待我登基,必封你为太子!”

郁止苍白的面容上露出一抹微笑,“父王当真认为我很不错?是个有用的人?”

应王心中一喜,以为有戏,当即道:“自是如此!我儿有为父风范!从前是父王太过忽略了你。”

郁止却没听他后面的话,只笑道:“如此便好。”

随后又对身后人轻飘飘道:“动手。”

刀光一晃,鲜血喷涌而出,应王脸上的笑容甚至都没落下,却已然人头落地。

应王已死,军心大乱,十万大军顷刻之间如一盘散沙,被郁止带人轻松缴获。

他并未大开杀戒,这么多人中,绝大多数是真被应王所骗,以为自己上京清君侧平叛,殊不知他们自己才是叛贼。

历时四月,平叛之行终于画上句号,郁止也踏上了回京之路。

离京时还在暮春,回来时已是苦夏。

郁止一路紧赶慢赶,十几日后,终于即将来到京城城外。

郁止不愿狼狈地见人,特地将自己打理了一番,以至于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憔悴,在一众糙汉中显得格外明显。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是不满意,想回京后先去应王府洗漱一番再进宫。

然而当他骑马行至城门口,远远便见那城墙之上站了一位青衣男子。

分明相距很远,分明不见样貌,不闻其声,可就是有种冥冥之中的感觉。

仿佛深深镌刻在灵魂中的牵引。

马蹄快步前进,青衣转身下楼。

夕阳的余晖将整片天地照得通红,映在二人身上,娇艳明媚。

人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仿佛都成了背景,丝毫打扰不了这逐渐走近的二人。

马上的郁止对地上的青年缓缓一笑,温声道:“信我,我回来了。”

应轻烛有片刻怔愣,眼前的郁止仿佛与一年前的他身影重合。

当日他在楼上,郁止楼下,今日他在地上,郁止在马上。

无论是“信我,娶你”,亦或是“信我,我回来了”,都在他心中镌刻永恒,成为他生命中绚烂难忘的色彩。

而更不舍难忘的,则是郁止这个人。

见到想见之人,长途跋涉的疲惫终于压制不住,齐齐涌上心头,冲破郁止的防护,他感觉意识昏沉,身体疲软,握着缰绳的手无力松开。

身子宛如失去支撑,缓缓从马上偏落而下,应轻烛快步上前接住,看着他闭上眼睛,低低的声音凑在郁止耳边。

“我们回家。”

景帝幼年命途多舛,以女子养之,后复其身份,登基称帝,纳谏如流,勤政爱民,临朝三十载,扶大楚至兴,后退位于嗣子。

景帝一生无后无妃,无亲生子女,史传性好龙阳,有一情人久居深宫,于景帝十三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