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年(第3/4页)

郁承手上的绷带还没拆干净,他就把人送去了美国。临走的时候潘晋岳不痛不痒地说,好好读书。而许琮只是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像打量一颗弃子。

她站在离他几步远,漠然地说:“终究还是要靠我自己。”

郁承像一只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幼鹰,被人不闻不问地扔在了美国。一个如此陌生的地方。

兴许是人生已经动荡变革太多,郁承适应得很快,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融入了那样的环境,不仅学业成绩科科优秀,而且性格沉稳开朗了许多。

潘晋岳听助理汇报的的时候,意外于他的成长。潘隽在一旁听到,嗤笑:“贱民好养活。”

本来这种话私底下讲潘晋岳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但是当着许琮的面,他直接扇了潘隽一巴掌。

心底更是动了想法,盘算是否应该把人接回来,好生栽培。

但这个念头也只是转过一圈就散了。

——郁承同他不亲,这样的人培养出来反而或许是个隐患,还不如一条听话的狗。

郁承是念到大学毕业自己回来的,没有依靠任何人,甚至没有同潘晋岳联系,不声不响地进了外资大行工作,又让潘晋岳开始重新审视和考虑先前冒出来的想法。

投行是职业生涯一个还算不错的起点。潘隽金融硕士毕业之后也是被安排到某家行里,先历练两年,再来掌管家族基金。

在MGS届满三年之后,潘晋岳委婉暗示过郁承可有的选项,但是他却无动于衷。

他选择出国读MBA。

终究是不上道,潘晋岳有些失望。

但不想郁承在国外也挺能折腾,和朋友一起做了个创业公司,半路起家,离场时套现了小几个亿。

潘隽资质中庸缺乏魄力,外面的几个却是心比天高容易脱离掌控,想来想去郁承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可他再次违背了潘晋岳的期望。

郁承回到MGS继续任职。

别人只把投行当垫脚石,他却正儿八经当一份工作,帮助企业融资、上市,对这样的事业抱有热忱。

四平八稳毫无差错的走法,潘晋岳无法诟病什么,只是不再将他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么多年来郁承很少着家,确实是对这里的一切都有些陌生了。

他淡淡朝潘隽笑了一下:“大哥,好久不见。”

庭院里栽种了一种不知名的米色花,闻起来有茉莉香。小姑娘坐在秋千上,气氛较他们以往任何一次对线都要温馨。

其实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他们都已不再是当初的少年。

潘隽对郁承看法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先是郁承的养父求上潘家,说是老伴生了病,许琮闭门不见态度冷漠,他才知晓这个弟弟坎坷的身世。但他依旧憎恶其私生子的身份。

但是可笑之处在于他后来意识到,除去郁承,父亲也远远不止自己一个儿子。这长久以来他唯独将郁承当作眼中钉肉中刺,后者却从未正面与他对抗过。

郁承总是很宽容平和,脾性好到令人咋舌,仿佛别人对他做什么他都不会生气似的。

郁承上大学前夕回了一趟国,潘晋岳和许琮带着他和潘隽去寺庙烧香拜佛,缘觉方丈摸着郁承的脑袋说“慧根早汲,大器晚成”,给予潘隽的却是一句“眼高于顶,不可一世”。

潘隽气得要死,心想这老头儿懂个屁,说不准是后妈找的托。趁几人不注意,他掀翻了大师傅装着贡品的烛台,花生李子落了一地。

转眼却看到郁承垂着睫默立一旁,仍旧一副逆来顺受的乖乖仔模样。

“喂。”潘隽不屑嗤笑,“夸你两句你上天了?真相信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郁承抬起头,看着他。

阳光穿过宝殿庙堂门栏,落在金灿灿的转经轮上,照见佛台上供奉的舍利子,鸣钟声响,眉眼俊逸的少年腕间戴着一串小叶紫檀,面上含着淡淡的悲悯。

“心有所持,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莫复如是。” 他说。

他也没跪,甚至身姿笔挺,一如打完石膏从医院回来那天,脊梁挺拔。但那一刻潘隽却觉得自己仿佛被什么击中一般,心下短暂的迷茫。

后来再见他已是四年之后。

岁月嬗递,他们都不复如初。

鼻间是茉莉的淡雅清香,潘隽迎上郁承的目光,审视般端详几秒,把潘耀扔给了他:“自己的妹妹自己哄吧。”

郁承没说什么,略一颔首,朝他们走过来。

经过他身侧的时候潘隽情绪不明地说:“你还真是一点没变。”

是吗?没有变么。

郁承在潘耀身边坐下,淡淡凝视着深蓝色的夜幕。

“不是说好久没见哥哥,很想念吗。”他温柔理顺小姑娘凌乱的发,指腹擦拭她哭红的眼尾,“现在哥哥回来了,不哭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