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集中营(第2/2页)

为此,秦笛召集秦氏粮行的人,调集了一批粮食赈灾。

但因为日军的侵略,秦氏粮行在河南一带并没有多少储备粮,所以他只能将纳虚葫芦里收藏的十万吨粮食取出来,在灾民逃亡的路上设置一个个粥棚。

河南人主要逃亡陕西,因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肃,远离战区,300万河南灾民涌入陕西,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自发移民过程。

当时西部有大量土地,但人口却很少,整个陕西人口也不过1000万人。

这次大移民促进了西部土地开发,把东部成熟的农业技术带到了西部。

秦氏粮行在这次赈灾中所做的贡献,并没有为秦家带来更多的声望,因为秦笛要求施粥的人,一不打旗号,二不说来历,三不卖虚名,只要默默的施粥就行了!如果来不及煮粥,那就每人发5斤粮食!

老百姓都是一头雾水,只能感谢老天开眼,有大善人出面救助,不管他是谁,都是老天派来的!

“感谢如来佛,感谢观音菩萨,救苦救难……”

“感谢真主,真主与我们同在……”

“太上老君显灵了……”

而秦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劫掠了银行的存款,如果再拿来沽名钓誉,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救助,不可能瞒过有心人,不管是清先生,还是宝塔山,都明白秦家在赈灾中多做的贡献,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晓得而已。

为此,宝塔山有人写了一片文章,刊登在《新华报》上,里面引述了一首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夜半挑灯更细看。”

意思是说,秦家慷慨救民,有功于社稷,但还没有盖棺论定,秦大少偏左偏右,究竟该怎样评价,还不好说呢!

清先生也没有指示媒体夸赞秦笛,因为这场灾难出乎预料,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掩盖还来不及呢,又怎会大肆宣扬?

不过,他还是给秦笛颁发了一枚“卿云勋章”,算是表彰其所作贡献。

不用说,这枚勋章也记录在案,成了秦笛屁股偏右的罪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