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3页)

纵使是方俞也有点受宠若惊,以往在书院虽然也得夫子看重,但是这般进夫子室能坐的待遇还是头一遭,然而更令他震惊的是张夫子竟然还亲自泡了一盏茶上来:“外省捎来的碧涧茶,尝尝。”

方俞其实是不多好茶叶的,但是岳家做有茶生意,长此以往的倒是也沾了些茶气,云城这头不产碧涧茶,他也是听闻过这茶的名气。又是让坐又是泡好茶的,这不得把他惯的飘起来。

“家里的事情可是处理完备了?”

方俞恭敬道:“都已经处理好了,请了这么些日子的假也合该早些回来。”

张夫子摆了摆手:“你母亲过世告假的时间长也是能理解的,不过是可惜了明年的会试,但父母养育,为其守孝就算错过了会试也是无妨的,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学生也是想着多些时间沉淀未尝不是件好事。”

张夫子点点头,他历来对待学生严格少有赞许,今下看着方俞也忍不住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背,夸奖道:“你非常好,老夫一生带的学生无数,不乏秀才举子,却是独你一个解元。老夫实属是满意了!”

怎能不满意,他手头上出了个解元,院长在书院里多次表彰,一众的夫子中就属他脸面上最有光。这些日子隔三差五便有当地的富户大户携礼登门,巴不得能把自家儿郎子弟送进他的课室求学,人活一口气,到了这把年纪有了这般名望,他也是十分的知足。

“若无恩师苦心孤诣的教导,学生怎能有今日之成就,原回云城想的头一件事便是办谢师宴,可惜遭逢丧事。”

“老夫知你有此感恩之心便满意了,今下有此成就也不单是老夫讲学之功,更多的还是你自己勤学上进有天赋,虽会试时间还长,这些时日亦不可懈怠。”

方俞拱手做礼:“谢夫子教诲,学生定然铭记在心。”

“好了,且不多说这些,想来你心中也有数。”张夫子喝了口茶:“讲学之事老夫知你也不会推脱,你准备准备同书院的学生分享一二经验便是,院长也交待了此次乡试的其余学生一同讲学传授经验。”

获奖发言什么的,方俞不用准备都知道怎么做,以前在学校也是什么国旗下演讲,学生会主席发言一系,若是精心去写演讲稿反而千篇一律特别官方,闲聊吹侃一些趣事儿大家还更感兴趣些。

“夫子放心,学生定然会尽心传授。”他先前未来书院,尚且不知:“此次乡试瀚德学院不知中举多少同窗?”

“此年整个府城入闱之人尚且才六十六人,云城总共十六名举子,其中有十名是书院的学生。”

雍江府下九个县城,平均下来一个县城六名举子左右,云城富庶,果然要更出读书人一些,已经超过平均线两倍。书院里此次入闱之人除却他自己以外,他知道的便就季韫禄和李昀,一个二十七名,一个三十二名。

李昀尚还在府城未曾回来,听季韫禄说回来时恐怕便要收拾整装离开了,年底学政的三年任期便已满。

“你想见他们也不着急,待讲学之时还能凑齐见上一回。”

方俞知道张夫子所言还能凑齐一回是什么意思,按照读书人的惯例,一般考中举子以后便不会在书院待着继续读书了,有了举子这个功名后,家中的田地已经足够养活一家人,不乏有读书人到此之后就懈怠不想继续苦读的。

也有些上进的会自开书塾或者是到书院等做夫子教授学生,积攒几年的名望,家中有门路的便可抽官到地方上做官。

自然也有一部分是会继续向上科考,追寻会试入闱的举子。

县城小地方到底是不能和京都繁华之地相比的,那些个地方举子遍布且年纪不大,十六七中举的云集,但那终归是家学渊源耳濡目染,中举后又继续听讲学是因家中有此条件,不必那么早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小地方考到举子的学生大抵年纪都不小了,父母辛苦供养到这个年纪也是该享福的时候了,为此县城的举子都会成亲养家延绵子嗣,放在学业上的心思是全然不能像昔时那般的多了。

“你此后是如何打算的?”

方俞道:“学生还是打算继续会试。”

虽也要养家,但是他还没多少压力。一则是他不像其他同窗一般三妻四妾,他只有一个老婆且没有儿子女儿,近两年还要不了孩子,二则家里有产业,进账不说大富大贵,但也吃喝不愁。

“如此甚好。”张夫子道:“那你除了读书以外便没想过要做别的?”

“除却家事以外,倒是未曾安排。”

张夫子闻言一喜:“既如此不妨留在书院做夫子可好?前阵子院长同老夫谈及此事,让老夫来问问你的意见。”

怕人不答应,他还道:“院长说薪酬待遇都好商量,学生多少也由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