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3/6页)

现在人们收听音乐或者广播都是收音机,体积十分大,携带十分不方便,而他的随身听就不一样了,功能十分齐全,还能录音,是个十分方便的工具。

何盛华眼睛都亮了,他就是个十分喜欢听歌的人,能随身带着个这东西,那可不是太好了。

吴叶林更好奇随身听的内部结构,眼光停滞在随身听上面,心中痒痒地,就是想拆拆看,看看里面的结构,这就是身为技术人员的好奇心了。

吴叶林心里想着,自然也就问了出来,他眼里带着期待,“何景,我能拆拆这东西吗?之后也要设计生产线和工艺之类的。”

“拆什么拆啊,这东西我拿来听歌的。”一听这话,何盛华立马就着急了起来。

吴叶林却不理会他,只是看着何景,“这个工艺应该不算很复杂吧,关键的技术是什么?我想先看看它的发音设备。”

何盛华有些无语了,“都说了不能拆。”事业狂什么真的是无奈了。

何景忍不住笑了起来,赶紧拿出一份资料给吴叶林,“拆就不用了,详细资料都在这边,你试试看自己弄台出来吧。”

现在厂子里的技术都是靠吴叶林带着两个技术员,吴叶林本身实力就十分不错,脑子聪明,对于研究这一块做得十分之好,何景对他也是十分放心。

吴叶林十分迅速地拿过资料,对何盛华手中的随身听也就不怎么关注了,而是仔细看起了资料来。

江平更关心生产相关的问题,“何景,随身听的生产工艺难不难?成本大概是多少啊?有些材料会不会很难买到。”

东西一听就知道是好东西,但生产工艺太难了也不行,这样生产会很麻烦。成本太高了当然也不可以,因为这样的话买得起的人就不多了。

何景:“工艺算不上难,我都是尽量采用的比较简单的工艺,有难度的克服一下应该也就没有问题了,毕竟还要保证性能这一块。至于成本就跟不用担心了,算不上很贵,我做的这个花了大概三十元左右,当然这是在有损耗的前提下,如果大规模生产的话,成本会进一步压缩,我估计能达到二十元左右。再加上人工和运费其他的,二十五六足够了,我们到时候可以卖个五十左右,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为了降低成本,尽快占领市场,何景使用的材料都是价格比较低廉的那种,性价比比较高,所以成本真的不算很贵,现在买台收音机那也是百来块的,对比而言,他们的随身听可就便宜多了,功能还更多,携带也方便。

“成本真的能这么低?”江平简直是不敢相信,要知道他们现在生产的小汽车成本就达到了十块左右,再加上人工成本,最少都要卖十七到二十,否则就没有多少利润了。对比随身听的利润,江平都有些后悔了,他们应该先开始随身听的生产的。

似乎发现了江平的想法,何景先是点点头,之后才解释道:“生产随身听需要添置不少设备,现在的生产线也不行,所以我们最好是等在玩具项目上挣到些钱了才开始。”

对比一下,何景当然知道随身听更挣钱,但不合适现在的景园。

江平十分迅速就听懂了很景的解释,他立马就相信了,毕竟何景在这一块才是专业的。

一边看资料的吴叶林自然也听到了,难得地顺嘴也解释了两句。

“对比随身听,小汽车的工艺就要简单多了,生产线也不复杂,但随身听就不一样了,零部件多了很多,配件设计也需要慢慢来弄,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开始的,我们买了厂子之后可没有少钱买新的生产线了。”

要说何景他们想要贷款也是可以的,但何景他们就没有想过,步子不能跨太大,现有的规模就是比较合适的,江平他们也需要慢慢成长起来,一下子将摊子铺很大,那说不定会管理不好,直接崩塌。

何景的担心他们自然不知道,不过现在去银行贷款的是极少数,他们自然也没有想过,甚至有人都不知道银行会面对个人或者说是私人企业进行贷款业务。

江平点点头,“也是,不过现在也不晚,我们接下来的产品就是随身听了。”

“清风送暖.......”

突然间屋子里响起了音乐声,几人望过去,原来是何盛华将随身听给打开了,此时正在放歌。

江平一脸无语,“盛华哥,你哪来得磁带啊?”

何盛华一脸笑,“嘿嘿,我才新买的,之前忘记带回去了,正好可以试试我们的新产品,你别说,这音质真不错,没什么杂音,比收音机要好。”

听着音乐,何盛华一脸陶醉的样子,对手中的随身听也是十分满意。

“是挺不错的。”江平也耐心地听了起来。

一边的吴叶林对此并不算很感兴趣,反而是赶紧向何景请教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