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登基(第2/2页)

凉州城地处边塞,有绵延的长城与起伏的山峦,城池虽不算小,但因人口不如中原稠密,因而集市也显得有些局促。

好在,秋芜和七娘本也不用买什么珍贵之物,日常吃用等都可在集市找到。

待家中采买得差不多时,已是正月底,元穆安登基即位的消息也从京城中传来了。

夜里,秋芜听秦衔提起此事,不免有些发怔。

她了解元穆安,知道他期盼这一天已经太久,如今终于实现,一定很高兴吧。

“这是个好消息。”她垂眼看了看盘中才吃了两口的蒸饼,沉默了一瞬,方慢慢道。

秦衔看了看她的神色,等了片刻,未见异样,方不确定道:“阿芜,你若觉得难受,也不必掩饰。”

秋芜抬头对上他的视线,轻轻摇头,道:“哥哥,我不难过。殿下——不,如今该称陛下了,他会是个好皇帝,这是大燕所有百姓的福气。”

说完,她扯了扯嘴角,想对他露出个和平日一样的笑容,可是脸颊边却隐隐有些泛酸。

离开京城这么久了,也许是因为忙碌,也许是刻意为之,她很少想起元穆安。

可到底是曾经放在心里十年,又有过一年的肌肤相亲的人,再次听秦衔提起时,她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她一直在潜意识里克制着自己,不去想如果她没有找到哥哥,没有离开京城,而是仍旧留在宫中,常伴在元穆安的左右,过得会如何。

此刻忍不住又想了想。

也许,她会如他许诺的那般,凭着他一时的宠爱,得封贵妃,成为兴庆宫中除了谢皇后外,地位最高的女人。

也许,她会风光无限,成了所有人眼中值得羡慕的存在,甚至史书上也要留一笔与她的生平有关的记载。

可他从前是太子,现在已是天子了呀。

他的身边会有越来越多嫔妃,为了开枝散叶、稳固朝局也好,为了更多鲜艳美色也罢,他会渐渐离她远去,总有一日,将她彻底忘却。

就像清晖殿西梢间的那一扇屏风一般,被源源不断从各地进贡的其他上品替代,最后搬入库房中,由看管库房的宫女偶尔擦拭一遍。

他若想起,兴趣还会再拿出来看一眼,若想不起,则这辈子便荒废了。

最重要的是,即便爱意正浓时,他也一定不会将她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看待。

想到这里,她渐渐平静下来,心里的那一缕酸涩之意也跟着淡了。

“即便难过,也是一时的。我只是不习惯罢了,时间久了自然就都忘了。”秋芜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笑容间终于没有了勉强,“哥哥,我有件事想同你说。”

秦衔见她的确没了低落的样子,遂放下心来,问:“何事?你说便是。”

“这几日,我与七娘在城中往来,认识了许多军中官兵们的妻儿家人。我瞧他们平日忙着家中的活计,鲜少有心思好好教养家中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儿,如娇娇一般大的,或是更大些的,常常被独自留在家中,连吃喝也难顾上,便想着在城中寻一处地方,让她们忙碌时,将家中的孩儿送过去,也好看护。”

她如今是都尉的妹妹,也算是个官宦人家的娘子,在城中往来时,但凡有军中眷属路过,都会停下同她说两句话。

言谈之间,她便渐渐得知了这些情况。

原本,还在宫中时,她想过将来出宫后,借着宫女的身份,寻个大户人家,替他们教养家中女郎。

可如今阴差阳错间来到边塞,见到这些独自在家中拉扯孩子,十天半月才能见到夫君的娘子们,不由心中感慨。

横竖她已不需要再替自己谋出路,更不必为吃穿发愁,不妨想个法子帮这些娘子分担些。

只是,大燕虽民风开放,允许民间女子自立女户,亦允许妇人做些正当营生,但到底有许多人家不喜女子在外抛头露面,尤其官宦人家,最是注重女子的教养行止。

秦衔如今官至四品,也不知会不会介意这些。

“哥哥若觉得不妥,我也可不亲自出面,明日我去问问七娘,她若愿意,我便托她去。”

她有些担心,忙不迭补了一句。

秦衔有些无奈地轻笑一声,敲敲她的额角,道:“想什么呢,我何时说过不妥?”

眼看秋芜的眼神顿时发亮,他不禁摇摇头,继续道:“只是,此事听来是好,但若真要做,也不容易,雇佣人手、安排活计、打理屋舍、照顾孩童等,样样需花费不少精力。除却这些,更难的是如何说动这些娘子。依我看,过几日,我先与帐下两位妻小也在城中的校尉商议一番,你再操办不迟。”

这便是答应了,不但答应,甚至还要帮她!

秋芜欢喜不已,连连点头,只等着这几日与七娘一起好好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