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刘大娘卤肉铺子(第2/3页)

这怎么记录东西?

“司马兄,太子殿下的行事风格,跟历朝历代的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

纵观最近二十年太子殿下的做事风格,你会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跟他比拟的。

不瞒你说,以前我是觉得太子殿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无非就是写了几首不错的诗作,搞出了些不一样的奇淫技巧而已。

但是这么些年过去了,我早已经意识到了太子殿下的不凡。

不客气的说,哪怕是秦皇汉武,也是比不上太子殿下对大唐做的贡献的。”

如今的杨本满,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视李宽为仇人的杨本满了。

甚至别人当面跟他说“妖言惑众杨本满号”的事情的时候,他都不会感到生气。

甚至还会觉得这是一种荣耀。

因为大唐海军把最新的战舰给命名为“妖言惑众杨本满号”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原本充满了屈辱的名号,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别样的荣誉了。

再加上杨氏茶叶大厦一直都拿到了大唐第一高楼的命名权。

如今的杨家,单靠茶叶生意,就已经成为大唐最富有的一拨人了。

杨本满完全没有任何理由站在李宽的对立面。

“你说是有道理,但是对于我来说,如果都不能每天待在太子殿下身边,我的工作没有办法展开啊。

总不能闷在家里,自己天天在那里编写吧?”

司马强很是郁闷的抱怨了一句。

“话是这么说,你抱怨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依我看,你倒是不如隔三岔五的去找太子殿下身边的贴身婢女请教一下,这样你就有素材去写东西了。”

杨本满在长安城的朋友不算多,司马强算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他倒是很愿意为他提出一些建议。

“你说的是叫做晴儿的那个丫鬟吗?她虽然很了解太子殿下的事情,但是如果我这样做的话,就完全失去了史官的主动权了。”

司马强显然也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坚持的。

虽然他不可能跟祖先司马迁那样为了准确的记录帝王的言行举止,甚至连命根子都丢了。

但是表面上的一些东西,他至少还是要坚守的。

“那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不过你自己不主动的宣扬,别人也不知道啊。

你要是不想跟自己过不去,最好就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要不然后面有的你难受呢。”

“哎,太子殿下整天都在观狮山书院那里,跟着一堆道士一样在所谓的化学实验室里头忙碌。

这样虽然也能给百姓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他毕竟是大唐的太子,应该更加关注国家大事才对啊。”

在司马强这样的人看来,李宽就应该在朝堂上处理大事,而不是整天沉迷于一些“小事情”上面。

特别是这段时间外面很是火热的茶叶蛋和卤肉,据说背后都有东宫的力量在推动。

《大唐日报》更是几乎每天都有相关的报道,重视程度非同寻常。

甚至观狮山书院商学院还有人专门主动的找到了刘大娘,要无偿的给她做一下指导,让“刘大娘卤肉铺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长安城铺开。

这个案子,将来可是会被作为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的经典案例的。

“太子殿下关注的东西,跟我们一直都是不大一样的。不过有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其实不见得就是小事情。

从小处着手,才能让更多的百姓真实的感受到朝廷的变化,大唐的变强,这对朝廷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杨本满的眼光还是不赖的,基本上看透了李宽的手法。

不过,李宽用的是阳谋,你就是看透了也没有用。

这就是阳谋跟阴谋最大的区别。

“能好到哪里去?大家不吃煮鸡蛋,该吃茶叶蛋了,对朝廷就是好事吗?

大家不吃新鲜的猪肉,去买那什么卤肉,对朝廷就有什么特别的贡献了吗?

这太子殿下,如果继续大力推动长安城到凉州的铁路的修建,我是能够理解的。

哪怕是继续敦促工部尽快给出新的大运河除淤和加深加宽的安排,我也觉得很应该。

但是现在呢?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记录呢。”

虽然杨本满劝说了一番,不过司马强还是非常的不高兴。

“司马兄,你这么说的话,我可就有点不一样的意见了。

就像是这个茶叶蛋,在你看来可能就是吃水煮蛋跟茶叶蛋的区别而已。

但是这个背后对于朝廷来说却是不一样。

长安城一下子就多了几百个推着手推车售卖茶叶蛋的小商贩,这就意味着有几百个家庭多了收入。

除此之外,几百个手推车、铁锅、蜂窝煤炉子的制作,以及今后不断消耗的鸡蛋、香料,对于朝廷来说,就相当于拉动了一些列的产业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