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更快、更快、更快!(第2/3页)

考虑到大唐今后需要经常从海外运输各种物资回来,李宽迫切的想要提高海船的航行速度。

就像是去南美洲的希望港,之前李义协他们从长安城出发,几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到达。

一来一回,什么事情都没有干,一年时间就没了。

这是让人很难接受的速度。

当然,这也跟第一次大家不熟悉海况有关系。

但是,船速不够,也是个硬伤。

所以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的研发方向就变成了让海船更快、更快、更快。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更大、更稳。

“钱三,这最新式的飞剪船,航速可以达到多少?”

看着眼前这艘修长的海船,李宽眼中颇为期待。

飞剪船是木船时代,航行速度最高的船只。

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一直都以生产飞剪船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只是,飞剪船跟飞剪船之间,显然也是有区别的。

眼前这艘挂满了各种帆布的飞剪船,显然充分考虑了航速要求。

“楚王殿下,经过初步的测试,这新式的飞剪船在顺风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三十五里每小时的航行速度,在逆风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二十里以上的航行速度。如果只是在大唐沿海行驶的话,基本上可以日夜不停的前进,半个月就可以从登州到达广州。”

钱三作为楚王府最早的一批造船匠人,如今已经算是造船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

眼前的这艘飞剪船就是他负责设计的。

嗯,准确的说是他根据李宽的图纸进行完善、设计的。

“日夜不停也要半个月才能到达广州吗?”

旁边的武媚娘颇为失望的插了一句话。

大唐太大了,如果登州到广州需要半个月时间,那么长安城到广州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毕竟,船只从扬州进入大运河开始,航行速度肯定要比在大海里面要低的。

偏偏楚王府在广州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益,武媚娘每天都要关注那里发生的事情。

“侧妃娘娘,这船只虽说是日夜不停的行进,但是白天和晚上的航行速度还是有所不一样的。这也就是大家对大唐沿岸的海况比较熟悉,才敢在晚上以较高的速度航行,如果放在南洋等陌生的海域,晚上基本上都只会保留三分之一的帆,让船只在海上慢慢的航行。除此之外,这也跟季节和风向有关系。如果一路都是顺风,又没有遇到什么暴风雨,那么十天时间,甚至八九天时间就到达广州,也不是不可能。”

钱三赶紧在一旁解释了一句。

这么先进的飞剪船,要是楚王殿下和侧妃娘娘还不满意,那他可就要哭了。

“海试都还算顺利吗?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作为一个过渡产品,眼下这个船速李宽觉得倒也基本够用了。

十来天可以从登州到广州,那么到蒲罗中的话也就是二十来天的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个多月就可以到达齐王港,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可以到达永平港,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希望港。

够用了!

后面的船速提高,就得靠蒸汽船了。

“非常顺利!楚王殿下,这飞剪船的船身结构,简直就是天生为远洋航海而生。虽然看起来修长,风一吹就要倒下一样,但是其实这样的结构在海上反而很稳。除非碰到特别巨大的飓风,否则根本就不用担心船只不稳的问题。除此之外,就是钢缆的使用,让风帆可以制作的更大,让桅杆矗立的更高,为船只提供更强的动力。”

说到船只的具体性能,钱三脸上立马就没有了那种畏惧,整个人变得非常自信。

他相信,自己主持设计制作的新式飞剪船,必将成为大唐最经典的海船。

在这艘海船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制作吨位更大的船只,也可以制作一些尺寸更小的船只。

总之,只要市场上有需求,造船作坊就可以生产出相应的海船。

“建造船只的木头够不够?油漆够不够?”

有了质量,也需要数量。

不管是人员运输,还是货物运输,大唐现在都需要大量的海船。

特别是蒲罗中的崛起,让大唐跟南洋的沟通变得非常密集。

长安城数得上的勋贵,几乎都将自己的产业发展到蒲罗中或者准备发展到蒲罗中去。

再加上李宽不间断的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刺激大家出海的热情,大唐对船只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保守估计,大唐要从一个陆上强国变成海上强国,至少还需要一万艘的海船。

“有点紧张,但是也算是够用了!登州的木头商人,如今不仅从南高句丽砍伐适合造船的巨木,也大量的从辽东道运输木头来到登州。只是,由于造船作坊对木头的需求太过旺盛,很多木头没有完全干透就被拿去使用,最终可能会对船只的寿命带来一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