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7章 穷苦士子的春天来了(第2/3页)

作为楚王府功曹参军,他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

……

长孙府中。

“阿耶,这就是楚王府推出来的《大唐日报》了,据说今天一天卖掉了好几千份,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长孙冲对楚王府的事情一向是很关注,再加上这一次的报纸发行,在长安城搞出的动静也不小,他要是不知道才奇怪了。

“这日报我今天也看过了,虽然看上去写的东西比较杂,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看的。不过,我想不通的就是,一文钱一份,这应该没钱挣才对,那李宽为何还这么热衷于扩大《大唐日报》的规模呢?”

长孙无忌虽然也是当世大才,但是毕竟不是穿越者。

对于报纸的威力还不是很了解。

特别是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背景下,这玩意到底有多厉害,很多人都没有概念。

书籍是很昂贵的。

哪怕是最近十年,书价降低了不少,它仍然不是寻常百姓能够随意购买的东西。

一本普通的书籍,多者十几个银币,少则几百文钱,这哪里是百姓能够买得起的?

当然,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如今也在研究进一步改进造纸工艺,降低造纸的难度,扩大造纸材料的选择范围,将来纸张的成本有望进一步削减。

但是,再怎么降,书籍终究还是一个贵重物品。

“虽然不清楚为何他要这么搞,不过那曲江书院却是学习的很快,我听那杜荷说,曲江书院已经在考虑推出一份类似报纸的东西出来,我们要不要跟郑家商量一下,在渭水学院也搞一份报纸出来?孩儿让人简单的测算了一下,如果规模不要搞得很大,一份报纸倒是亏不了太多钱。”

长孙冲还看不懂李宽这一波操作是什么回事,但是搞一个类似的报纸握在手里,他还是能够下决心的。

到时候如果发现李宽搞出了新名堂,他就可以很快的跟风。

这也算是一个经验之谈了。

“冲儿,你总算是长大了,懂的独立思考问题了。这个提议非常好,他李宽莫名其妙的搞出一个《大唐日报》出来,背后必然有一些我们没有搞懂的原因在里头,但是我们可以先不用纠结这些,他搞出来这么一个报纸,我们也可以来一个《长安晚报》,也一样选择三天出版一次,到时候不管李宽玩什么花样,我们都不会被动。”

长孙无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虽然长孙冲的这个提议谈不上有多么的高明,但是却是眼下比较适合的一个举动。

如果什么都等事情明朗之后再行动,那么可能就黄花菜都凉了。

“阿耶,那我可就安排人去运作了。这《大唐日报》据说招募了不少穷苦士子作为特约写手,我们要是出手的晚了,很可能人都被他们挑选光了呢。”

长孙冲看来也是做了不少功夫,在短短的一天内,将许多消息都给打听清楚了。

“大胆的去做吧。有什么疑问,可以跟为父商量!”

……

观狮山书院附近的一处院子,门口挂着“大唐日报”四个大字,真是如今将长安城搅动的风声水起的大唐日报所在地。

骆宾王这些天,基本上都在这带着。

反正他这个永平县主教谕的职位,平时也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李宽对于小玉米的教育虽然重视,但却是很少逼着她去学习,更多的是通过一些引导。

“王爷,这样写文章的话,那么原本半页纸可以说完的话,就得分成一页,甚至两页才能讲完了,我们报纸上可以刊登的内容就要变少很多了呢。”

骆宾王一脸纠结的听李宽拿着一份《大唐日报》,在那里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

“没有关系,等这纸张成本和印刷成本下去了,我们可以增加每次报纸的纸张数量。现在只是一大张纸张,以后可以是两大张,三大张,甚至更多。但是,这白话文,务必要推广下去。当然了,考虑到大家有一个接受过程,也不用一下就搞得特别白,这其中的门道,你可以参考一下《三国演义》和《笑傲江湖》。”

要搞报纸,要让更多的人看得懂报纸,白话文就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东西。

就文言文那种内容,普通百姓哪怕是识字了,也别想看懂。

就像是后世的华夏人,基本上都是识字的,但是也别说其他的,单单一部《论语》拿出来,就有多少人看不懂呢?

这要是《大唐日报》上面都是这么文绉绉的内容,那么哪怕是刚开始大家图个新鲜买了,以后也会慢慢的销量下降。

这可不是李宽希望看到的。

“如果只是做到《三国演义》那种程度,倒也勉强可以接受。但是王爷你之前提到的要像日常说话一样的讲故事,这就很困难了,实在是太占用篇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