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翌日, 谢舒前去工部报到。

正如之前所说,工部是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的部门。

而无论是哪朝哪代,六部之中, 工部都是地位最低的, 也是最不受重视的。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

先从其他五部说起, 吏部向来为六部之首, 直接决定着官员和人才的选拔和评定, 每年年末,吏部评定官员的政绩,影响着朝中绝大多数官员的升迁, 其中的好处也是说不尽的。

而户部管经济大权财政税收,兵部管军事力量,刑部掌全国的刑罚政令,这些都是一个王朝的立足之本, 地位不言而喻。就连职能最少的礼部也有着最为清贵的地位, 因为天子的合法性正来源于此, 不论是从思想方面还是社会角度,都不容撼动。

所以工部在六部之中地位最低, 并不意外了。

而从工部下设的几个职能部门, 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也可窥见其中一二。后三个职能和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有关, 但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 所以工部并没有太大的权利, 反而受制于霸占土地的豪强地主。

至于最主要的工部司,也是工部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

工部司共有工匠五百户左右,他们有着专门的户籍, 即匠户。

匠户与民户不同, 必须世代承袭, 为了更好给皇权服务,不让匠户的技能流传,他们的人身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受官府直接管理,子女世袭其业,连婚姻都不能自主。

因此即便他们有着极高的手艺,也受不到任何的尊重。

谢舒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一入工部,还是为眼前的萧条景象感到惊讶。

明明是掌管各项工程的地方,办公之处却十分简陋。

见新任长官环视周遭,几名在旁的老吏毕恭毕敬地低着头,心中更为忐忑。

自从前任工部尚书被抄家后,工部也受了一场大清洗,许多东西都被查抄没收了,要想刑部轻饶,那也好办,只要给够了钱。可是工部本就是油水最少的部门,银子都到上任长官那去了,哪里还拿得出来,如今工部库房里,给工匠的饷银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虽然工部众人看谢舒如此年轻,不过上上下下都知道谢舒的名声,又听说紫微令吕朔都与他有交情,更不敢轻慢,反而怕谢舒等会怪责!

所以当谢舒接手这份新职位,还头一次如此顺利。

之后一连好几天,谢舒都在查阅工部的各项工程事宜以及明细章程。

工部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等谢舒发作,可谢舒只让他们将这些数据整理,编纂成一本又一本的书册。

一开始工部众人任劳任怨,不曾问过什么,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谢舒也不曾开展过别的工作,众人实在是忍不住了。

工部侍郎硬着头皮找上谢舒道:“大人,工部一向以务实为本,拙于文字,大人要我们制册成书,却不告知原因,还请大人明示。”

也无怪乎众人不解,谢舒一直有着诗名,加上有史以来第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又是正经翰林出身,无论学识和才华都无人能比。工部的大多数官员本来就不擅长文字工作,平日也差人一截,如今更感觉到和文官出身的谢舒有着深深的鸿沟。

而谢舒之前治河的功绩,他们毕竟未曾亲眼得见,因此便以为谢舒实际上并不擅长工部的管理和工作。

见下属质疑,谢舒面色如常,淡淡问道:“先帝在世时,工部奉命建造干元殿造价几何,所用什么耗材,又有多少名工匠工作?五年前,工部建造同样的主副殿,花费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

工部侍郎努力回忆,五年前的工程他大致还记得,可几十年前的他哪里记得清?

但当谢舒一问,他只要翻阅才编纂的工册就可以对比出来数据,电光火石一闪,顿时由衷地生出一种佩服来。

只是他心里还有不少疑问,见谢舒并不倨傲,于是恭敬地询问道:“工部还有许多难处,下官要请教大人......”

过了许久,工部侍郎才出了内堂,他进去时还是满脸愁容,出来后,却一脸春风。

工部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更为好奇,不等他们开口询问,这时副长官便召集他们进去。

谢舒将这些日子自己思考的一些政令细则拿了出来。

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即便是和平年代,国家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选用人才,解决问题,是制度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谢舒是参加科举出来的人,他对科举制度了解和熟悉程度比任何人都要深。

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对这个时代来说是一种公平公正,也更为先进的制度,到了后世,科举制的核心规则依旧在社会运用着。

而科举制的弊端也很明显,一个人熟读儒家经典,能写诗作赋自然不错,但他们钻研的学问无关乎国家的实际治理,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