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2/3页)

“我知道了。”赵凤霞看向院子,云省确实是年年下雨,但之前下的正常雨,像这种酸雨还是第一次……

“凤霞在不在?”电闪雷鸣中,有人在门口喊着。

“在。”赵凤霞连忙开门。

“没看手机群?”大门口外,村长穿着雨衣,举着手电筒问。

“什么群?”

“别管什么群了,收拾收拾东西,跟我去村大队呆着。”

“怎么去村大队啊?”

“市里规定的。”

赵凤霞被这一连串弄蒙了,在村长的催促中,她只能收拾简单东西,带着老人去村大队。

村大队位于玉河子南侧,地势较高。

现在雨势减缓,这一路上除了他们,还有不少拖家带口。等三人到达村大队时,大队大厅已经人满为患。赵凤霞和老人被安排在楼上三零二屋,现在屋子里挤了七八个人,大家有的坐着睡觉,有的玩手机,整个屋子充满了疲惫。

赵凤霞拉着老人坐在角落,根据村民交谈,了解了事情经过。

一周前,云省政府下发全省通知——

1,各村镇需做好酸雨防护工作,宣传酸雨灾害。

2,龙南23日-25日将遇到特大暴雨,各村镇需将危房居民集中在地势空旷地带。

3,各村镇需储存物资,做必要的防汛工作。

4,城区街道需做好一定防汛准备。

……

……

玉河子接到防汛通知,直接进入火急火燎的准备中。昨天第一场降雨,玉河子发送全村通知,要求大家都来村大队避难。

除了少个别村民,大家都没当回事。直到下午雨势增大,大家才成群结队的来村大队避难。村长清点全村名单,在确定有极个别村民没回复后,直接挨家挨户的叫人。

“家里还熬着大米粥,我说晚点再来,非要现在把我拉过来。”众人聊了一会,一个五十岁的大婶道。她是七点多过来了,已经唠叨了一晚大米粥。

“村里也是为咱们好。”

“人长两条腿,要是真淹了,又不是不知道跑。”大婶继续唠叨。

“我家两层楼,有什么能淹的。”

“十几个人一间屋,比初中宿舍还挤。”

“七个人排队上厕所,要疯了!”

……

就在大婶唠叨的同时,龙南各地也有不少村民抱怨。

现在虽然下着酸雨,但除了味道刺鼻,酸雨看着并没有多大区别。龙南地处龙夏东南部,一年有三个月都在下雨,现在下雨不让回家,大家之前还感觉新鲜,但过了一晚,越来越烦躁。

“亲爱的家人们,我们现在的位置是云省刘家庄,大家都在排队领大锅菜。”

三月二十七日中午一点,一个光头一边举着手机,一边对直播镜头道。光头名为刘强,之前在城里做户外主播,这次有事回刘家庄。他刚才在家呆了两天,就集中到了戏园子。

戏园子占地面积五千平,大家都抱着被子在园子里打地铺。

一点二十,刘强领了一块馒头,一碗大锅菜。

“哈尔玛风暴不会蔓延全国吧?”

“今天去超市买泡面,大家都抢疯了。”

“我妈已经往阳台放了十袋大米,就是怕闹灾荒了不够吃。”

……

刘强直播间有七十余人,大家都在讨论这次降雨。

现在云省余省降雨量大,但远没有到达灾区水准,现在看着龙南各地状况,大家虽担心酸雨,但也感觉龙夏反应有些太紧张了。

半小时后,刘强吃完午饭,这时雨势减小,天边已经露出了半截太阳。

“不是说有暴雨?”

“感觉不像……”

网友们刷屏,根据气象预报,龙南二十七到二十九号会有暴雨,等三十一号才会停止。

“带大家看看酸雨过后的农村。”刘强举着手机转悠。

现在下了两天酸雨,但树是树草是草,除了水是浑的,酸雨看起来没什么不同。

刘强转了一会,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跟村长纠缠:“我就回去住两天,现在法治社会,村里没权利不让走。”

村长苦口婆心:“你那地势低,又是危房,还是呆园子里安全。”

“现在雨都停了,还不能走?”

“不能。”

男子踢了踢旁边大树,只能在戏园子里继续呆着。

“你们这挺严格……”直播观众们面面面相觑。

“确实严格。”

刘强叹了口气,他昨天也打过一次申请,被驳回了。

“就一个酸雨,处理的太紧张了。”

“马里灾区严重,也没见看着不让跑。”

“该吃吃,该喝喝,我看着酸雨也没影响……”

……

刘强十分郁闷,同一时间,有不少居民同样暴躁。现在雨小了,几千人乌泱泱的挤在一起,他们不知道政府在等什么,但真有暴雨,人长两条腿,又不能把他们全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