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吾为许清宵,散尽才气,愿五百年后,双圣临世【大结局】(第5/6页)

到最后,许清宵的身影越来越多,他在大魏阐述心学之法。

告知众人,思想与学问,不可一成不变,一切由心,但知善恶,从善而行。

如此。

转眼之间。

又是一个月过去。

皇宫内,突然多了一车书籍,出现在养心殿。

是许清宵给大魏留的,也是给季灵留的。

养心殿外。

季灵望着一洗如碧的天穹,她神色很憔悴。

她明白,许清宵不见她,自然有他的原因。

她也明白,这一次是他最后的告别。

满满一车的书籍,书写了太多东西。

是大魏未来数百年发展的根基。

直到这一刻,许清宵还念着大魏,也念着自己。

如此,转眼之间。

又是一个月无声无息消失。

——

——

武昌三年。

三月三。

大魏王朝。

平安县外。

随着金阳缓缓升起。

一道身影立在山头上。

静静地望着日出。

这是许清宵。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之间,四个月便过去了。

这四个月的时间。

许清宵尝试过很多种办法去成圣。

可随着逐渐了解,许清宵便明白自己距离圣人相差有多大。

圣人。

并非是一个境界。

而是思想上的蜕变。

自己远远不是圣人,也做不成圣人。

因为,过不了问心。

一切的诗词,包括千古名言,还是心学,都不属于自己。

只能说自己将这些千古名言,在这个世界发扬光大罢了。

不是自己的东西。

就不是自己的东西。

想要借此成圣。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与朝歌等人商谈了许久,最终得到的结论就是,难如登天。

故此,他将天地文宫再度还给了周凌,也让人修建新的大魏文宫,为朝歌等人修建雕塑,让万民膜拜,或许有朝一日,可以重塑肉身。

所以,最后两个月,许清宵开始传道,他将心学传播下去,不希望再发生荀子这样的事情。

这段时间,他也明白荀子为何会如此极端。

只因,他是当年被打压的那批人,不是不尊朱圣,而是没有将朱圣视为第一,所以遭到极多排挤,遇到了诸多不公平的待遇。

但荀子不如自己。

自己怼天怼地,肆无忌惮。

可像自己这样的人,终究是极少数。

荀子如大部分人一般,选择了沉默,他忍受了这一切。

将一切的痛苦很愤怒,化作了报复。

故此,许清宵理解了荀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清宵也彻底放下心来。

他如普通人一般。

每日三餐,早睡晚起,游历在大魏当中,时而也会出现在异国他乡。

今日。

是他穿越来的第三年。

也是他最后的十二个时辰。

金阳高照。

许清宵负手而立,沐浴着金阳,朝着山川走去。

三年前。

以平安县为起点。

自己入局。

疯了一般的挣扎,搏出生机。

三年后。

以平安县为终点。

这一次,许清宵没有选择挣扎。

并非是向命运低头。

而是天命如此。

回顾这三年。

每一次都是在生死之中争夺。

每一次都是绝境翻盘。

同样,每一次都得到上苍眷顾。

这一次。

许清宵看到了天命。

自己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时间。

一点一点过去。

从白天到黑夜。

十二个时辰,已经过了十个时辰。

天穹如墨。

遮盖一切光芒。

天地宁静。

无有繁星与皓月。

只有漆黑。

明月山上。

许清宵静静坐着。

而此时此刻,一道身影,也出现在他身后。

是吴铭。

他来了。

身为一品,他自然知晓许清宵的位置。

他之前就找到过许清宵,是季灵的要求。

可后来,当许清宵将所有事情告知吴铭后,他没有劝说什么了。

许清宵不见季灵。

其原因是担心,担心自己舍不得这世间,产生执念,从而让自己体内的三魔印彻底复苏。

他不想成为罪人。

也不想葬下当世。

山巅上。

吴铭负手,冷风吹过,吹皱两人的衣袍。

“你不打算去见见她吗?”

“这半年来,她憔悴的太多了。”

“几乎没有一夜入睡。”

“她已经产生了心结,若你去见一见她,或许会很好。”

“哪怕故事并不完美。”

吴铭开口。

今日,是许清宵与他相约好了。

无法窥探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