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开国盛典?许清宵赴约,天下沸腾,双方底牌!(第5/8页)

“先解决案子,再斩首,其余流寇,扣押各地大牢,若愿意农耕做事,可酌情减刑,最多减刑三成,待刑满释放,给予一笔苦工费,按正常一年苦工银两发放。”

“让其重新做人,改过自新。”

“流寇之祸解决,一翻旧案,二查斗殴泼皮,总而言之,二十年内,只要有任何过错,无论大错小错,该罚则罚,该杀则杀,告诉大魏百姓,刑部至公,让百姓安安心心务农,安安心心做生意。”

许清宵出声,这是他对刑部的要求。

杀流寇,翻旧案,肃正气。

大事小事,该杀就杀,该罚就罚,虽然有些严酷,可这样才能让百姓们彻彻底底安心生活。

不然好不容易赚点银子或者做点什么事情,大魏王朝不收税,这些地痞流氓,各地恶霸去收,而且动辄收个五成六成,百姓还怎么过日子?

又怎么卖力干活?

许清宵不是说让大魏一点罪恶都没有,而是要让大魏百姓知道,做了错事刑部就一定会严惩,宽百姓的心,也镇宵小之辈的歹念。

“好。”

陈正儒点了点头,许清宵说的话,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守仁,工部最近吸纳人才极多,研究出许多工器,有一部分的确不错,虽说不上利国利民,但也能方便百姓。”

陈正儒提到了工部。

对于工部,许清宵倒也直接。

“工部任意发展,只要是有用的人才,多少都吸纳,如之前一样,不去变动。”

关于工部,许清宵最期待的是三样东西。

一个是农耕方面的工器,减少大量人力资源。

一个是运输方面的工器,提高效率。

最后一个就是战争杀器,大炮了。

许清宵打算有时间去趟工部,研究研究大炮,至于农耕工器以及运输工器,暂时可以放一放。

没那么多时间,自己的精力有限,只能研究战争杀器了。

同时这两样东西,最好还是工部自己发明要好一些,不然光靠自己拿出来,也不见得能完全理解,回过头还是要自己来改良。

“兵部军营目前也已经做好了,下个月开始扩军。”

“礼部这里暂时没什么大事。”

陈正儒告知许清宵兵部和礼部的情况。

“兵部按照计划行事,礼部的话,有事要办。”

“陈儒,设立国子监,下设太学,中学,四门学。”

“太学设立于各地郡都,为大魏书院,为朝廷六部提前,选拔人才,提供高等教育。”

“中学设立各地府都,扩大影响,培养中坚力量。”

“四门学为杂学,农商工兵四学,请各地人才,专项培养。”

“同时国子监设立正副监院,督察院,负责督查大魏书院教资能力,包括划分排名,以及教学统一,不答应者,取消立院资格。”

“换句话来说,往后在大魏建立书院,都要由大魏掌控,银两可以由他们赚取大头,但教什么东西,必须要由大魏掌控。”

“此事让王大人处理,陈儒你也要参与其中,毕竟此事极大,光靠礼部,只怕很难完成,需要吏部参与。”

兵部没什么好说的。

但礼部许清宵想到了书院之事,所以将这个重任交给礼部了。

“掌控大魏书院?这……恐怕有些不妥吧?”

陈正儒忍不住咂舌,许清宵还当真是霸道啊,一句话就要大魏书院乖乖听话,同时设立太学,中学,以及四门学,可谓是一网打尽。

而且太学建立在郡都当中,与朝廷直接挂钩,进了太学基本上就算是半只脚踏入朝廷,拥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光是随便想想都能猜到,一旦设立太学,大魏这些读书人只怕挤破头都想进来啊。

官方学院,这还真是绝招。

“没有什么不妥。”

“眼下大魏王朝,儒道品阶最高的是我。”

“陈儒,一位半圣说的话,谁敢不尊?”

“而且我的意思,也是陛下的意思,这些书院即便是再不答应也得老实。”

“这是王道。”

许清宵出声,他可不在乎这帮人怎么想的,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横扫一切障碍,管你是谁,只要对大魏王朝发展不利,该处理就处理。

“好。”

“老夫去准备草案,到时给陛下一阅。”

许清宵都这样说了,陈正儒还有什么好说的?

“守仁,其他没什么事了,老夫先走了。”

陈正儒深吸一口气,他要将这些事情落实,自然不能耽误时间。

“好,有劳陈儒了。”

许清宵开口,如此说道。

毕竟自己只是动动嘴巴,干活的人是陈正儒,自然要客气一些。

“王爷客气了,真正累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