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镇国诗!快去守仁学堂请许清宵来!(第6/9页)

也就是说,如若不选大魏第一的话,那今日散会之后,可就要沦为笑话了。

“黎阅的诗词,感觉水平有些下滑。”

“张琛的诗词,也有些下滑。”

“本以为他们能占据前十之位,为何质量如此一般?”

“还有一个人,叫陈星河,一人写了十多首诗,每一首都平平无奇,怎么都是一些这种人赴宴啊。”

陈正儒特意找来几份诗词,这些都是大魏有名的才子,不说能做出千古诗词,但至少入个前十没有问题,可找来一看,虽诗词不错,可对比他们之前所作诗词,有些……下降。

到了才子这个级别,任何一点点的下降,都至关重要。

尤其是十国才子这次还是有备而来的。

并且还有陈星河,一连写了十几首诗,都很普通,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或许是紧张,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参加太平诗会。”

嵩阳书院的院长开口,为其解释。

众人微微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平日作诗,是风雅之作,可能还更好一些,可真要在诗会上作诗,或许会因为内心紧张,再加上时间问题,有所下降。

而十国才子,很明显是针对大魏而来的,其质量有明显的不一般,有些诗词,虽然进不了前十,可也算是佳作。

“怎么办?”

有人压着声问道。

“选大魏的吧,前十只有一人,如若还不拿第一,大魏颜面何存?”

孙静安第一时间开口,做出选择。

此话一说,众人有些犹豫。

纷纷将目光看向陈正儒。

而后者显得很安静。

他也在犹豫与纠结。

选择大魏第一,这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怕十国才子不答应啊。

只是如若不让大魏第一,那惹来的麻烦更大。

“选唐国吧。”

最终陈正儒做出抉择,虽然有些不愿,可这没有办法。

“不可!”

然而孙静安直接拒绝。

“陈儒,若选唐国,今日之事,必要传至天下,到时天下人都要笑话我大魏。”

“选大魏。”

孙静安斩钉截铁道。

“可如若选择大魏,岂不是不公?”

陈正儒皱眉道。

“有何不公?扪心自问,这两首诗词质量本就不相上下,这次诗会,比的是诗词,又不是字体,如若大魏的诗词,的确不如唐国,老夫绝对不会多说一句。”

“可本质上,两者的确没有问题。”

孙静安如此说道。

而其余人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看到众人点头,陈正儒叹了口气,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

“拓印诗词,我来书写排名。”

孙静安怕陈正儒临时反悔,故此他亲自接过书写排名之事。

就如此四个时辰后。

终于,盛宴结束。

依旧是孙静安出场,持着榜单,缓缓开口道。

“今日试题十佳之作。”

“第一名,大魏岳麓书院,樊浩广。”

“第二名,唐国泾阳书院,巢兴言。”

“第三名,北国平阳书院,仲若。”

……

孙静安的声音响起,宫内太监们拿着已经拓印好的诗词,展示给众人观看。

而待孙静安念完之后,捻了捻胡须笑道:“请十位才子出列,领取赏赐。”

他声音落下,人群当中,有人站了出来,是大魏才子樊浩广,他脸上满是笑容,眼神之中更是有遮盖不了的兴奋。

可下一刻,有声音响起了。

“这樊浩广的诗词,好像不如巢兄啊。”

声音响起,当下又引来几道声音。

“是啊,两者诗词虽然都是上上之作,可明显巢兄的诗词,更胜一筹。”

“不止如此,巢兄不但诗词极好,而且字体优美,再看樊兄的诗词,虽然也不错,可字体明显不如巢兄的。”

“孙儒,这排名是否有误?还望孙儒重新核实。”

“对,重新核实!”

一道道声音响起,绝大部分是十国才子的声音,他们没有发难,而是质疑,紧接着让大儒们重新审核一遍。

可此话一说,却惹恼了大魏文人了。

“我倒觉得,樊兄之诗,力压巢兴言的,至于字体,这哪里有什么问题?”

“是啊,尔等难不成是输不起?”

“排名前十,有九位是十国才子,我大魏没有就没有,可这第一,是我大魏才子的就是我大魏才子的,你们若是输不起,何必来这里丢人现眼?”

一些声音响起,带着不悦。

毕竟十佳文人,只有一位是大魏文人,他们已经有些不悦了,可没想到这十国才子竟然如此嚣张,非要把大魏踩在脚下才开心吗?

“可笑,我等怎输不起?只是,是一便是一,是二便是二,这两首诗词质量上不相上下,只能从其他来判断,不行就是不行,难道大魏还不让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