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朝堂动荡,大魏文曲星,危机再显(第6/7页)

要是成功了,华星云算是白捞到一笔天大的功勋。

反正无论如何,儒道不亏。

“可笑,兵部之事,岂是一个周游列国就能入的?那按照徐侍郎之言,是个人离开大魏,就能来我兵部?”

“请陛下明鉴。”

兵部侍郎可不蠢,怎么可能让华星云过来摘桃子?

双方争吵,而女帝压根没有心思在乎这件事情,他制止了朝堂的争斗,直接开口道。

“好了,此事等华星云入朝再说,隔日再议。”

她说到这里,双方都闭嘴不说了,皇帝都开口了,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也就在这时,女帝直接开口。

“诸位爱卿,今日有件事情,朕需要说一说。”

当声音响起,文武百官都有些好奇,一般来说陛下都不会主动提什么事,可这一旦提了,就绝对不是小事一件了。

“前些日子,良田季收,南豫府都一府之地,比早稻增值四成。”

“其因一件名为水车之物,可以将百里之外的水源,运输至百姓良田之中。”

“大大解决土地无水之忧,乃为大魏神器,朕已让工部打造模型,诸位爱卿可仔细观看。”

女帝说到这里的时候,几个太监缓缓走来,将一个模型搬了过来,随后放置在朝堂之上。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们齐齐看去。

一个小型水车出现,在自我运转。

“水车?这是何物啊?”

“运输百里之水?有如此之神奇?”

“看似简单,可的确有这般神效啊。”

“这是工部新发明吗?”

百官们议论,充满着好奇,他们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之人,只是扫了几眼,稍稍想了想,便能察觉出此物的重要性。

也就在此时,工部尚书李彦龙缓缓走出。

“陛下!诸位大人,此物工部研究数日,的确可以运输水源,而且操作简单,可为大魏增加粮产。”

“保守估计,可使大魏粮产翻倍。”

李彦龙不敢说太多,他只能说翻倍,这是根据他的推测,当然如果用上了荒废良田,那就说不准了,可能更多。

但仅仅只是翻倍,这一刻满朝文武都哗然一片了。

“粮产翻倍?”

“此物竟能使大魏粮产翻倍?李尚书,这话是真是假?”

“若真能让大魏粮产翻倍,此物当真称得上是大魏神器啊。”

“有了这样东西,大魏复兴,指日可待啊。”

众人震撼道。

不说别的,粮产翻倍最直观的就是百姓能吃饱饭,大家可以放心生娃,而且大魏税收也能翻倍,毕竟七成的国税,来源于良田税。

说是大魏神器,不足为过。

可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了。

是户部尚书,顾言的。

“陛下,那建造此物,需要花费多少银两?”

顾言直接询问道,他一开始也很震惊,甚至还有些兴奋,毕竟粮产翻倍,国库的收入又能暴涨一波了。

可问题是,这东西感觉不怎么便宜啊。

女帝没有开口回答,而是李彦龙出声。

“回顾尚书,一座延长五十里的水车,造价需一万两。”

李彦龙回答。

一万两?不算多。

这是百官第一反应,但顾言则继续问道。

“可提供多少县府供水?”

他这般问道。

“呃……一乡之地。”

李彦龙稍稍有些迟钝,但还是回答出来了,没办法啊,这话题逃不掉的。

“嘶!”

下一刻,文武百官倒抽一口冷气。

一万两?一乡之地?

这要是全国都搞的话,岂不是十几万万两白银?不对这还没算上人工之类的啊。

顾言脸色第一时间就变了。

但他沉得住气,看向女帝道。

“陛下,您打算制造多少水车?”

他直接询问,如果不多的话,倒也没事,花点银两就花点银两,反正现在国库有钱。

但就怕女帝要搞事。

“朕打算,先以五十郡当做试点,同时也尽快让大魏粮产增升,此物多一个,就能解决部分饿民,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女帝说出自己的计划。

但声音落下,一刹那间,不少大臣脸色变了。

“陛下!”

“万万不可啊!”

顾言是第一个反对的。

他面色严肃,看向女帝道。

“如今国库虽有盈浮,可大魏如今需要银两之地还是极多,此物虽然极好,可说到底并不能让大魏瞬间粮产翻倍。”

“再者,南域府都一府之地粮产增加,并不代表所有地方都适应。”

“臣认为,可以大批制造,但以一郡之地当做试点即可,一年之后,若真有奇效,再逐步增加,不可一步到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