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上朝,面圣,儒官,敌意浓浓(第5/7页)

“你这满江红……应该不是给我写的吧?”

广平侯平静问道,可眼神却充满着期望。

许清宵:“……”

你妹啊,还有这样问别人的?你这不就是想让我告诉你,是给你写的吧?

好在此时,有人跑了过来,十三四岁的样子,拿出一叠宣纸摆在许清宵面前道:“老师,学生写完了。”

声音响起,许清宵松了口气,这问题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恩,不错,字体工整,你叫何名?”

许清宵问道。

少年有些腼腆或者是有些清冷,长相挺清秀的,身上也不脏,看起来就略显得干净许多,比李范要好不少。

“回老师,学生叫做霍林,家父阳都侯。”

霍林开口,说出自己的名字。

“霍林,不错,孺子可教,从即日起,你便是班长,等开学之时,为师再交代你些事情。”

许清宵满意地点了点头,霍林写的字还不错,至少工整,完全可以了,对小孩子不要要求太高。

“哈哈,林儿,还不赶紧谢谢老师。”

阳都侯看到自己儿子第一个写完,而且还受到嘉奖,自然内心愉悦,他说了一声,霍林朝着许清宵一拜。

“谢谢老师。”

说完此话,霍林便离开去找他母亲了。

“阳都侯,您这位孩子不错,有大成就啊。”

许清宵赞赏了一句,阳都侯更是大喜。

“哪里哪里,无论如何都是老师教得好,来来来,许老弟,也莫要叫我阳都侯了,称我一声霍哥就行,喝一杯喝一杯。”

阳都侯端起酒杯,他心情的确愉快,自然要与许清宵喝上一杯。

“那恭敬不如从命,老哥,这杯我先干为敬。”

许清宵一饮而下。

就如此,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国公们打了一个多时辰,从一开始的谩骂到后面大家彼此冷哼不说话。

宴席差不多也结束了。

安国公执意要留下许清宵住一晚上,许清宵百般推辞,最终安国公也就作罢。

告别安国公,告别众人后,许清宵也就离开朱雀大道,回到住处了。

按原路返回,许清宵特意看了一眼番商的店铺,恩,对方坐在那里思考人生,心情更舒服了。

回到客栈,许清宵也静下心来了。

洗了把脸,许清宵让自己变得清醒一些。

与国公列侯建立人脉关系,这是一件好事,但自己也必须要时时刻刻记住。

人脉关系,一切都是围绕利益,自己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他们便会帮自己。

如果自己没有利益价值,同样他们也不会帮自己。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所以自己一定要拿捏好。

现在自己微弱,可以讨好也可以主动结交,但一昧的讨好与结交不行。

他们从自己身上得到了利益,那么自己也要从他们身上得到利益,如此一来才能相辅相成,否则自己不开心,对方也不会开心。

聪明人更喜欢的是各有所需,而不是一昧付出,这世间上没有只付出不求回报的,除非是圣人。

想到这里,许清宵取出一张纸,开始进行自我反省和检讨。

细细将今日的事情想了一遍,许清宵开始动笔。

第一,今日在街上不该仗义出手,虽路见不平,可皇都内高手如云,自己不过是九品武者,一时泄愤是好,可因此招来麻烦就不好,以后做事要懂得三思。

第二,国公府上,的确不需太过于谦虚,毕竟武官有武官的性格,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性格,若太过于拘束和谦虚,反倒是做作。

第三,不可轻视这些武官,虽看起来有些直率咋咋呼呼,可一个比一个心细,要善于观察,好好学习他们的本事,绵里藏针,粗中有细。

许清宵在白纸上洋洋洒洒写着三行字。

清楚自己今天做的事情,哪里有错,这样的话以后就能避免。

写完之后,许清宵便躺在床榻上开始假寐了。

喝了好几斤烈酒,的确有些扛不住。

就如此,到了深夜。

大魏皇宫。

养心殿内。

婉儿站在龙鸾旁道。

“陛下,许清宵昨日已经来京,根据探子所报,许清宵去了朱雀大道,找了一趟安国公,后来安国公让人邀请信国公,齐国公,卢国公,晋国公,李国公,以及信武侯等五位侯爷。”

“这些国公还有侯爷都带着自家儿孙赴宴,奴婢打听到,是许清宵看中安国公之孙李范,说李范有大儒之资,而安国公请许清宵为李范之师,最后许清宵索性将其余国公之孙,全部收为学生。”

“所以才会引来诸位国公上门。”

婉儿的声音非常悦耳,她吐字清晰道。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