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天啊,国公,你孙儿有大儒之资啊(第6/7页)

“可别,老夫可是听说过,天不生我许清宵,儒道万古如长夜,这话很霸气,有我兵家之味。”

“你也莫要谦虚什么了,你们读书人就是这样,一直喜欢谦虚,直接点无妨,反而率性,老夫还好,你回头去其他几个国公府看看。”

“他们比老夫还讨厌这种文绉绉的谦虚。”

安国公笑着说道,随意一番话,其实是在点拨许清宵。

的确,他们都是武将,自然不喜欢这种做作谦虚,再者许清宵还年轻,又不是四五十岁,经历了大风大浪。

嚣张一点也是年轻人的特征之一,只要别嚣张过头就好。

“是啊,许老弟,我要是有你这才华,我保证我鼻子都要朝天,这朱雀大道谁敢看我,我就骂谁。”

“我们都是武夫粗人,说话爽快点,许老弟,来,喝一杯。”

安国公的后人也跟着开口,笑声爽朗,邀请许清宵再喝一杯。

第二杯酒入肚,不得不说,国公府上的酒就是烈,又烈又霸道,但就是涩口,纯粹为了烈而烈,没有前世茅台好喝也没有茅台烈。

但还是得喝,得给面子。

“诸位既然这般开口,许某也就不谦虚了。”

许清宵笑了笑,但也只是这样说说而已,难不成说一声,安国公你站起来,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不是找死吗?

“恩,直爽点好啊,来来来,再来一杯,再来一杯。”

众人笑道,然后轮番敬酒。

酒过三巡之后,终于安国公开口说正事了。

“许清宵,此番你被皇上提前召来,可有什么打算?”

安国公开口问道。

“回国公,学生暂无打算,只等陛下召见。”

许清宵如实回答。

“恩,也是,那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安国公继续问道,许清宵到底是不是兵家的人,到现在都只是一个猜测,毕竟许清宵没有亲口承认。

所以再怎么猜测,也只是猜测,如今安国公很直接,询问许清宵怎么考虑和打算的。

直接问也没什么,不管许清宵如何选择,他都可以帮许清宵参考参考,也算是长辈对晚辈的帮助。

而面对这个问题,许清宵当下深吸一口气,他非常明白自己接下来的回答,有多重要了。

回答的好,自己算是稳住,回答的不好,可能就麻烦了。

“国公,许某不才,毕竟初来朝廷,本不该有什么想法。”

“但国公可知,我许某作过一首词吗?”

许清宵如此说道。

“记得,叫满江红,老夫对这首词颇有感悟,很不错。”

安国公认真夸赞道。

而许清宵此时不由站了起来,紧接着看向安国公道。

“国公,我许清宵,之所以作这首词,就是因为翻阅史记,看到这一段历史。”

“我大魏王朝,乃上国之上,历代明君,国力强大,却没想到这北方蛮夷,侵我国土,杀我子民,掠我魏财。”

“史书无情,一行字,道不出这般惨烈,一文章,说不清这蛮夷之凶,每每想到此时,许某心痛无比,每每想到此时,许某更是愤恨无比。”

“只可惜年少,未能追随先帝征伐,杀尽蛮夷,只可惜无能,靖城之耻历历在目,而我等读书人,只晓空谈笔与墨。”

“国安,许某之想法,便如满江红一般,驾车北伐,诛杀蛮夷,饿食其肉,渴饮其血。”

许清宵这番话说的铿锵有力,也是发自内心之言。

靖城之耻,他不会忘记,也不会无视。

蛮夷之恨,他也绝对不会放过。

只是,眼下,做不到,因为没钱打仗,所以我还是要为国家赚钱,等有了钱,再打仗。

恩,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然而这些话许清宵藏在心中罢了。

“好!”

“好一个,诛杀蛮夷,饿食其肉,渴饮其血。”

许清宵富有感染力的话,让安国公不由叫好。

现在年轻人的确也想去打仗,但他们打仗是什么?是为了建功立业,是为了出风头。

可他看得出来,许清宵眼神之中有仇恨,这种仇恨,是国家之仇恨。

是真正想要为大魏一雪前耻的仇恨。

由此可以得出,许清宵是他武官之人,不错,不错,不错!

“许清宵,老夫与你喝一杯,希望有朝一日,你当真能为我大魏雪耻。”

安国公开口说道,对许清宵极为喜欢。

“国公言重,家仇国恨,还得国公来报,学生更希望的是,能跟随国公出征,杀他蛮夷,片甲不留。”

“而且许某,最佩服的便是安国公,七次北伐,安国公杀敌破万,学生敬佩,这杯酒,学生敬国公。”

许清宵可不敢应这话,还是得吹捧一下安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