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到达宋家庄(第2/4页)

农民受剥削,劳动成果被地主榨干。可是地主榨干的东西依旧是米面粮食。

他们相对而言,比佃农们过得更好些。若是没有商品流通,那么他们也只是达到温饱水平,完全达不到物质丰富的水准。

只有等到商业发展后,地主们手上余粮能换钱了,他们就渐渐成为资本。

也就是说,只有商品流通,只有将钱活动起来,钱才会生钱。

当下商品限制购买,主要还是产量不够,商品太少的原因。

再有就是当下的交通也限制了社员们的致富之路。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

穷苦的地方大多在偏僻山村,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交易成本太高了。

还有就是出门必须得要介绍信,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不仅如此,你还要有足够的钱票,要不然当地很可能会以你是“流窜分子”而被遣送回原地。

这种种现象利于物品流通商业发展吗?

很显然,不利于。

米宝脑袋里隐隐约约有了一个想法,他手指不停在腿上敲动,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出纸笔来将脑袋突然出现的想法给记录下来。

他想得入神,甚至还有点激动。

然而此刻,大娃去突然疑惑来了一句:“米宝你敲着我的腿干嘛,是想去上厕所吗?”

大娃低头看着米宝那两根不断敲动的手指,实在是纳闷得紧。

米宝无语:“我……”

强子姑父急忙打断米宝的话:“咱米宝要上厕所啦?再忍一忍,忍忍车就到站了。”

米宝无奈:“我没……”

宋宁玉也稍稍站起身,看了一下车子前方的路,然后放心对米宝道:“憋一下,真的快到了,我瞅着应该还有十分钟的路程。”

米宝:“……”他真没想上厕所!

宋禾憋着笑,极力忍住上扬的嘴角。

宋宁玉对回家的路记得十分熟悉,果然只过了十分钟出头,行驶了四个多小时的班车,就稳稳地停在了石门县的汽车站中。

一行人搬着行李下车,站在车站门口,认真地看了一圈这个石门县。

宋禾记忆中也有点忘了当年石门县的模样,可总记得当年的石门县是没有如今这么繁华的。

瞧瞧这道路两旁的三层高楼,还有时不时就擦肩而过的自行车,以及那人满为患的供销社……最重要的是,每个人脸上再也不似从前那般面黄肌瘦形销骨立,瞧着都生机勃勃的。

宋宁玉面上带着一些惊喜:“我都好久没来过石门县了,原来石门县也发展的这么好。”

路过的一个大爷笑了:“这是打哪来的?”说着他看了一眼班车,“打平和县来的?那我们石门县发展还是比不过你们平和县。”

宋宁玉笑笑:“可是石门县和十多年前相比,真的好了非常多。”

那大爷面带骄傲地挺直腰板:“那可不,我们县最近几年大力搞建设,和隔壁安省的路修起来了,没两年县里就大变样。”

大爷对于自己家乡的改变十分自豪,就在宋禾一行人等车之时,他干脆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不停和宋禾几人讲着石门县的发展史。

米宝被大娃压着去上了下厕所,回来后就坐在那大爷旁边,听得十分认真。

大娃倒是对石门县供销社里头卖的苹果十分感兴趣。

他掏钱买了几个,然后急匆匆赶回车站。

“哎呦娘嘞,你们要去河省,这个苹果就是河省多,从河省那里运来的!”这大爷被逗笑了,指着那个苹果大声说道。

大娃憨笑:“没关系,就是买来路上吃,尝尝味道咋样。”

“这味道好嘞!”大爷认真介绍,“好像是叫什么、什么灵宝苹果,可香了!而且你买去放两三个月都没关系,吃着那汁水还是多。”

大娃把苹果分给众人,然后“咔嚓”一声,咬了一口,不禁点点头:“吃着有味道,酸酸甜甜的。”

那大爷嘿的一声笑了:“是吧,我说的没错吧!这苹果闻着就香了些。”

一旁米宝有些触动,慢慢咬着苹果,心里也不晓得在想些什么。

一直到她们一行人坐上第二趟班车,前往河省的紫山市时,他整个人仿佛还沉浸在思绪当中。

都说乡下方言十里不同音。

当时他们坐第一趟班车时,车上基本都是平和县的,大家说话即使口音有差异,当依旧能够听得出来,也能够对话。

可坐上第二趟班车后,车上更多的是石门县的人。这些人不和刚刚那个大爷一样说普通话,他们就压根听不懂车上这些人的对话。

米宝和大娃又开始观察了,这趟车上载着不少梨。不但车厢上有,就连班车顶上也有。

米宝忍不住好奇问:“叔,您这是哪里产的梨?”

有个裹了一个大衣的汉子笑得露出洁白牙齿:“这是我们砀山酥梨,拉去隔壁紫山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