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副业创收(第3/4页)

如今对粮食的价格把控的很严,有时平和县粮食收购站连红薯都不收,人家只收今年指定种下的农作物的。

这也就导致了地瓜虽是粮食,当在乡下并没有那么精细,有些十分大或者手指头小的红薯都烂在地里没人要,给猪吃都不吃。

练秀安哪里是担心一时的价钱,她是想趁着蜜薯机会,把河西公社的名声打出去!

河西公社除了这个蜜薯外,还有许多东西呢。

比方说河西公社的橘子。

练秀安发现整个平和县中,乃至整个源阳市范围内,就他们河西公社的橘子是最甜最好吃。

反正她外出求学时,是没吃过什么橘子比她们河西公社的更好吃。

每到年节时好多厂都要给员工发福利,普通百姓也想买一点水果吃。

所以只要运作得当,她们河西公社的橘子没准真能卖出个好价钱。

如何为社员们创收,这是在她心中盘绕好几年的问题。

练秀安把这事儿跟宋禾讲,宋禾顿时间对她佩服不已。

领导真就得见识长远,这样公社才会富裕。

宋禾察觉到练秀安有想让社员们搞副业的想法后,就忍不住建议:“其实竹编也可以。主任你发现没,咱们河西公社竹林多,社员们也很会编竹子。就像我李家村的姑父,他不但会编小玩意儿,还会编柜子、箱子、盘子,这怎么说也能卖上一些钱吧?”

练秀安听了直直发笑,小禾想法还是太天真。

看到宋禾被她笑得满脸莫名其妙,于是解释道:“你这话说的,不是咱们河西公社有竹林,整个平和县就不缺竹林。这玩意儿送人才有人要,花钱是没人买的。竹编的家具肯定没有木头打来的好,使用寿命不长,谁家爱买?”

宋禾眉毛一皱,想反驳,却又不知如何反驳。咋说呢?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那、那卖桃子?我们李家村的桃子就好吃!”

练秀安摇摇头:“桃子不好运输,也不能存放太久,而且没有橘子好种,不适合。”

“那藕?”宋禾思考半天又说道:“藕也行呀,我去县里时看到藕卖得也很贵。”

“那也不成,咱们公社只有大湖村才有片湖,而且还有一部分的湖是在湖前公社内,除了这个地方,其他可没处去种莲藕。”

练秀安心想有这种好事,人家当然是大队干,凭啥要把份额分给全公社的人?

宋禾有些气馁,赚钱好难啊。

养鸡不可能,养猪也不可能,其他农产品也只有一个橘子合适些。

那还有什么是可以的呢?

宋禾烦躁靠在椅背上,突然,眼神望着桌上某处一动不动。

这是——

竹荪啊!

练秀安看她定定地看着自己的竹荪,好笑说:“这是小何给我送来的,说是他上山采药时看到了竹荪,随手采下来烘干。攒一个来月就攒了一两,给我抓来小半两。我给你带点回去,炖个骨头吃着味道好。”

说着,她拿出一半来,用纸包着放在宋禾面前。

宋禾缓过神来,强压激动问:“主任,竹荪是值钱的对吧?”

练秀安点点头,然后像是想到什么似的,也直勾勾的看着宋禾:“你是想种竹荪?”

宋禾十分雀跃:“对啊,竹荪!咱们这里竹林多,竹荪本就长在竹林里的。就连我到山上时都有碰到过一两次竹荪,这说明咱们这儿竹荪不少。那么是不是说,咱们这儿的气温土壤很适合竹荪生长呢?”

在后世,市面上的竹荪大多都是人工竹荪,价值也不算很高。

宋禾因为爱吃竹荪,所以了解过竹荪的人工种植方法。

后续最普遍用到的菌种,得要80年代才会被研究出来。

可在这之前呢,在没有菌种的年代呢?那就还有一种方法,把野生竹荪上的孢子给分离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制成悬浮液喷洒在竹林里,运气好的话第二年就能长出竹荪。

当然了,这种做法麻烦,而且对竹林的要求很高。竹林中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甚至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这才有可能长出竹荪。

这样长出来的竹荪,也能说的上是野生竹荪。

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规模化管理。在宋禾印象中,后世的竹荪都是直接种在田畦里的,这样好种植采摘,十分省力。

看见练秀安明显有动心,宋禾又接着道:“具体种植方法我也是不懂的,不过不是还有研究所的人在李家村中吗?要不去问问他们?”

练秀安犹豫:“他们是研究地瓜的。”

宋禾无语:“问问又不要钱,谁说研究地瓜的就不懂得竹荪啦。主任啊,咱要赚钱就得脸皮厚点,这是我家大娃都知道的道理!”

练秀安撑着头沉思半晌,点点头,然后看着宋禾道:“你说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