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他们捡了个怎样的宝藏男孩……(第3/4页)

如过他就是那个程柳大太监,原著里估计就没有真正放下仇恨。

大程柳作为曾经舍命救过楚原璟的人,在楚原璟登上帝位并逐渐掌握大权后,他也同男主般一步步受到重用,从无人问津的小太监渐渐成为简在帝心、大权在握的权宦,皇帝对他的信任仅次于男主和帝师,而大程柳起初对皇帝也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之心,尝到权势滋味后野心却一步步膨胀,逐渐和其他宦官一样玩弄权术、嗜财如命,为了敛财甚至迫害过一些无辜之人。

起初的大太监程柳还能称得上忠义,到后期只给读者留下个亦正亦邪、逐渐变态的印象了。

之所以说是亦正亦邪,是因为他还仅剩最后一点初心,但凡受恶势力迫害的人求到眼前,即便给不出任何好处,大太监也愿意看心情伸张一下正义,跟那些给钱就帮你颠倒黑白的妖艳太监们还是有些许不同的。

颜芝仪当初看书的时候,觉得这个大太监的角色,大概就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复杂多变,同时也衬托男主不忘初心的珍贵品格——大部分人拥有了权势都会变得面目全非,只有男主从始至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

不过把眼前这个小六儿跟大太监联系到一起后,颜芝仪对于原著中这个反派角色又有了全新的解读,嗜钱如命大概因为他是被父亲为了钱而卖进宫的,潜意识里觉得只要他拥有了足够多的金钱,再也没有人能够摆弄他,善弄权术和偶尔愿意替被迫害到无力反抗的人伸张正义,也是因为他自己被迫害欺压过,所以要把永远把权势掌握在手中,那样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总而言之就是童年的遭遇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一旦有机会就要将所有他认为的好东西都揽在自己怀里,哪怕那些本不属于他。

而这份耿耿于怀也恰好说明他从未真正放下过,始终记恨着最初让他遭遇不幸的父亲。

原著中程柳的结局算不上凄惨,因为他跟了个宽厚大气的皇帝,作为他政敌的男主也不是心狠手辣、斩草除根的作风,加上他自己也保留了一丝底线,没做太多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坏事,倒台后也不像同行那般被政敌追着踩死。

程柳被抄没家产后,皇帝让人悄悄的送他回老家,赏了些足够在小地方买房置地养老的钱财,也算是安享晚年。

但是以他当初的权势地位,退休后本该带着皇帝的御笔和赏赐衣锦还乡,当地官员把他当老佛爷一般供着,有钱没势的都要上赶着巴结奉承他,那才是尝过权势之人想要的殊荣,最后却只能落得个默默终老的结局,对本人而言显然并不是什么好结局。

而颜芝仪也正是从原著程柳的结局中得到启发,才会真心实意觉得卢氏这番提醒十分有道理和远见。其实站在她自己的三观是会觉得他们太过圣母了的,假如摊上这种父亲的人是她,掌权后的第一件事绝对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都被推进火坑了,亲爹也不影响她拔对方氧气管的速度。

但如果程柳不能彻底放下这段过往,最后还是因为患得患失走上原著中善弄权术和敛财无度的老路,那颜芝仪宁愿他圣母一些。

不过颜芝仪认为他走老路的可能性也不大,原著中根本没出现过的程柳妹妹如今跟他们一起,只要小姑娘好好活着,牵着妹妹就像护食小狼崽子得小六儿,就不可能像原著那样越长越极端和偏激。

而小六儿但凡能听得进劝,有了陆时寒的言传身教,即便长大后没能变成伟光正的好人,也不可能一骑绝尘的直奔反派BOSS而去。

是的,依然是陆时寒给她的勇气,哪怕他们不小心把未来的反派捡回家,颜芝仪也相信他可以处理得很好,她自己并无太多想法,也就是卢氏那番深谋远虑的劝慰勾起了她对剧情的记忆,却也没多往心里去,夸完卢氏便又捧起了碗,感慨那些有的没的,还不如好好干饭!

不过她不往心里去,卢氏反而不好意思了,加上被真心实意赞美的欢喜,她连忙放开一脸似懂非懂的小六儿兄妹,走到桌前向颜芝仪致歉,“我也就是妇道人家,随便说说,弟妹不嫌我多事就好。”

颜芝仪如拨浪鼓般摇头表示她不在意,卢氏却还是不放心的解释,“小六儿他娘是个好人,对我们家有恩,当初她带着一手好绣活嫁到这里,小女不懂事,大咧咧跑去说要学刺绣,她竟当真收下了这个弟子,从此不图回报、尽心尽力教小女绣活,如今小女受她恩惠、靠着那手绣工去了婆家都被高看一眼,而我却不能帮她看顾子女,内心有愧啊!”

“如今他们兄妹跟着弟妹去过好日子,我也做不了别的,除了替他们高兴外,就只能抓紧时间再提点几句了,毕竟下次再见还不知是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