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合一(第5/6页)

顾灵就算知道这个朝代的斤两,但是也拿不准这碗里的豆浆有多重,她不由的问:“这碗里的豆浆多重?”

顾奶奶道:“一斤。”

顾灵算了算,那一斤豆子做四斤豆浆的话就是八文,扣掉成本的三文钱,赚五文。别看只有五文,按照成本来说,一斤豆子赚五文,那可是很多了。要知道豆子种出来一斤也就三文钱。

谁都知道豆腐是赚的,但是也辛苦。

顾灵见别的碗里没有豆浆,她又道:“奶奶,回头早上大家都一起喝豆浆吧,不用每天喝,隔天喝一次就好,喝豆浆对身体很有好处的,豆浆的营养可不比鸡蛋差。”

听到顾灵说豆浆的营养不比鸡蛋差,顾奶奶眼珠子都要掉了:“豆浆还能补身体?”

顾灵道:“能的,老人小孩都能喝。这一斤豆浆刚好两个人的份,咱们家算上杜嬷嬷有六个人,以后早上可以买三斤豆浆,也就是六文钱,隔天喝的话,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十五天左右,才九十文。要知道人如果生病了,九十文钱可不够看的。而且,等明年母牛生崽崽了,我们就能喝牛奶了。”

顾奶奶自然舍不得,但是她习惯听顾灵的话了,也没有反对。不过拿钱去买那是不可能的:“让你爹从乡下磨了豆浆带来镇上。今年收了两百四十斤大豆、两百四十斤红豆,大豆和红豆各给了你大伯家一百斤,家里还有一百四十斤的大豆和一百四十斤的红豆。你爹隔天来送菜、送鸡蛋,刚好隔天带一次豆浆。自家磨的话,一个月也就十五斤的大豆,咱们家有一百四十斤大豆呢,可能吃上十个月了。”

顾灵一想,她奶奶这法子还真是绝了:“果然还是奶奶您厉害,马上就想到法子了。不过家里磨的话,爹爹和娘也能喝一些。而且大豆和红豆可以换着来喝,红豆可以补血呢。”不管是大豆还是红豆,泡软了再磨,对顾老二这样的壮汉来说,还真是不需要什么力道,再加上量少,只有一斤豆子,所以很是轻快就能磨好的。

顾奶奶道:“以前只琢磨着豆浆,却没想到红豆也能这样磨成豆浆喝,补血好,补好了血人就有精神了。”

喝了豆浆,吃了香喷喷的玉米馒头,顾灵就去私塾了。她先了乙班跟小伙伴打了招呼,免得她们担心自己,然后再去了钱夫子的书房。

“夫子早上好。”顾灵道,钱夫子平日里来的早些,不过顾灵也不晚,“夫子吃过早饭了吗?”顾灵想着,如果家中隔日喝一碗豆浆或者红豆浆的话,倒是可以给钱夫子带一碗过来。

钱夫子道:“早,吃了的。”待顾灵放好东西,她又道,“你且过来,这是今日的卷子,你先过目一遍,待大钟响了之后你再做卷子。”

顾灵道:“是。”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学堂的大钟响了,钱夫子去了学堂,顾灵开始做卷子了。一整张卷子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题目都是混合在一起的。不得不说,如果没有看过书,还不知道这题目出自哪里,也不知道在书中的哪一页。

《论语》和《孟子》顾灵还未拜读,所以她先挑了《大学》和《中庸》的题目来做。这个时候昨晚的预习就起到作用了,到底两本书还不到六千字,所以哪怕顾灵只看过一遍,也找的很快。

等一堂课后,钱夫子来看情况的时候,发现顾灵把《大学》和《中庸》的题目都做完了,剩下《论语》和《孟子》的题目也有涉及了。她惊讶道:“你速度倒是快。”

顾灵坦诚道:“学生昨晚预习了《大学》和《中庸》,故而有些印象。”

钱夫子点头:“不错,读书人,自觉性尤其重要。其实读书一共有两个诀窍,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时候就事半功倍。第一预习,第二复习。在夫子教之前先预习,等夫子教了之后再复习。”

顾灵:“谢夫子指点。”

钱夫子也没留多久,因为第二堂书法课马上开始了。不过,等第二堂书法课结束之后,钱夫子回到书房,却看到顾灵的卷子没有多大的进展,这也是她意料之中的。毕竟《论语》和《孟子》内容多些。钱夫子见她还低着头在翻书,提醒道:“先去吃饭,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能心急。”

顾灵也懂这个道理,但是看着空着的题目,她就是想把答案写上去,想当初在现世读书的时候,她都没有这样积极的。大概是在现世的时候,她一出生就拥有了一切,而在这辈子,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去拼搏。

不过,在去努力、去拼搏的路上,这种感觉还挺好的。

顾灵道:“是,学生记住了。”

私塾门口,杜嬷嬷等了一会儿,见姑娘今日出来的比平时晚,不禁有些担心。好在她也没有等多久,就看到顾灵和小伙伴们一起出来了。杜嬷嬷把饭篮给顾灵:“姑娘今天可是比平时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