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周瑜的波利尼西亚航海术(第3/4页)

那副海图上,首次把夷洲全岛的海岸地形大致画了出来,跟李素后世认知的湾湾地图形状也差不太多,当然没那么精确。

主要是周瑜麾下的航海人才,图纸测绘的功底毕竟不如刘备阵营。李素看完之后倒是没说什么,反而是诸葛亮表示以后可以派几个他调教出来的测量员和绘图员,派一条船跟着周瑜一起去重新测绘一遍。

至于夷洲内陆的地形,周瑜当然也不可能知道,因为他如今只在岛上建立了中北部沿海两片平原根据地而已,大约只探索了全岛一两成的陆地面积。

更内陆的地方,周瑜只知道都是高山密林,或者是平原丛林、热带雨林,而且主要是东部山区多,西部平原多。除此之外,周瑜什么都不知道。

毕竟连全部归化蛮夷都算上,岛上也才十万人口,汉人更是不超过三万,有相当于后世两三个县的面积,绝对够住下了。

按周瑜所言,只有三万汉人居民以农耕为主,另外这四五年里,勉强归化了一两万蛮夷山越,让他们也跟着汉人学种田。

但至少还有七成以上的蛮夷,超过五万人,至今还是渔猎民族,大约一两万人用的是原始的独木舟出海打渔,还有三四万人则是狩猎维生。

其中光是猎鹿为主的就占了一半。还有些骁勇的山民则是连野猪等猛兽也敢于猎。每人每年能打上十几头大型猎物,再靠山林采集的野果补贴,勉强能果腹。

然后兽皮会运到西海岸中北部的平原河口农耕区,跟周瑜治下的汉人贸易。

周瑜在归降之前的两三年,已经偷偷派遣了不少海船伪装成民船,到会稽郡沿海,跟当地的商人和豪强贸易,用兽皮换回中原的物产。

去年是周瑜垦荒种田事业最后的高峰期,那一年从岛越蛮子手上贸易得到的各种鹿皮总数(包括麋和麂),居然有三十万张之多,野猪皮也有十几万,还有几万张其他大型兽皮。

用这些东西,周瑜每年偷偷换回了几万斤铁器,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拓荒生产物资。

看起来,虞翻这个会稽太守,前些年在这方面查得也不是很严,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虞翻。

主要是李素也没觉得周瑜当时算个威胁,反正迟早有信心收归大汉,也就没必要跟后世满清似地搞“片板不得下海”的经济封锁。

当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是支持大汉的对外移民开拓事业加速而已。

甘宁太史慈对于这些民生信息不是很在乎,听得都要睡着了,只等后续讲到航海和地理发现。

不过诸葛亮倒是听得津津有味,他还从周瑜的介绍里注意到一个问题:“夷洲野鹿和野猪如此之多,莫非是因此地与中原隔绝,自古就没有猛兽么?”

周瑜听了诸葛亮的提问,也是不由暗暗赞叹诸葛亮见微知著,居然可以推测出那么重要的信息。他略一回忆,结合这几年来属下的反馈,审慎地说:

“似乎还真没有虎熊之属。另外夷洲多丛林山地,不宜狼群繁衍,狼群多在草原,所以猪鹿繁衍极多。山中唯有一种灵敏的豹子,中原比较罕见。既然丞相和诸葛校尉提起,恰好此次带了一些豹皮,可供品鉴。”

周瑜还很诚恳地吩咐人回府,拿了一些他从夷洲带来的东西,算是送礼结好。

诸葛亮不太认识,从皮革来看,那东西也就是一种介于猫的存在,还不到五汉尺长(一米二),估计都不到一百斤重,算不得什么猛兽,难怪对鹿的威胁也就那样了。

不管怎么说,夷洲这特殊的自然环境,倒是物产丰富,挺值得深入开发的。

诸葛亮起了好奇之心,难免向周瑜请教了更多夷洲地图上的问题,想了解风土人情。

不过,就在一伙人言谈切磋之间,诸葛亮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周瑜这幅地图,虽然海岸线画得不精准,岛屿形状歪七扭八。

但是标注的海岛数量倒是不少,位置分布也绘制得很精细,夷洲周边至少七八群小岛都标了出来。

诸葛亮还不知道这些岛屿是什么地方,而李素是看过后世地图的,他被诸葛亮提醒之后,内心的惊讶就比诸葛亮更甚。

因为他发现从澎湖到绿屿兰屿、猫岛鸟岛,甚至是后世的赤/黄尾屿,乃至流虬西南端的一些岛,都被周瑜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说明,周瑜这五年来,虽然绘图测量的能力不强,但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岛屿的本事倒是不弱,至少该有的岛都被他发现了,哪怕位置和形状画得有点错,数量却没漏掉。

“周瑜这本事从哪儿学来的?看来有必要好好深挖一下。不可能啊,他哪来的渠道拥有现代导航和地质科技呢?”

连李素内心都很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