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油炸 “尝尝这炸出来的金饼,白山油、……(第2/3页)

拿起一边摊上一个绣包,卫蔷看了卫玔儿一眼:“你说这个给灵宝怎么样?”

“只要郎君有钱,这绣包自然极好。”

卫蔷点点头:“刚发了薪俸,趁着有钱先给灵宝买了东西。”

卫玔儿抿唇轻笑。

李若灵宝的生辰就在近日,过了生日便恰是年满双十,卫蔷惦记给她买份寿礼。

放下绣包,卫蔷继续往前走,卫玔儿看了那绣包一眼,只见那上面绣的是长河落日。

李若灵宝这状元出身的秘书长元帅总想让她出去见见世面,北疆上下无人同意,李若灵宝不走,她这跟在元帅身边四年的人便该走了。

虽然在元帅身边做了四年文职,比起去州府卫玔儿还是想去军中做事,过了这个冬日,她就要去太原龙将军麾下。

正想着自己的前路,她前面的卫蔷又停下了脚步。

一旁传来了一股油香。

卫蔷抬脚走过去,便见一扁扁的铁锅,锅里是热油正炸着麦粉做的面饼。

再看一旁幡子上龙飞凤舞几个大字“食金饼,齿留香,仅三文”。

油锅前一群人正围着,有人说:“宋妪给我两个金饼!”

“让开些,小心口水滴到我锅里来。”

“宋妪我先前与你定的五个金饼可做好了?”

手持木叉的老妇甚是不客气:“做好了等你回来都凉了,一旁等着,这一锅出来先给你。”

卫蔷仗着身量颇高探头,看见十几个金色的小饼带着油香气被老妇捡到了木簸里。

粗纸一包,几乎转眼间一锅饼卖完了。

看着看着,卫蔷看饿了,反正也站在了人堆里,三锅金饼卖完她就站在了锅前。

“要四个金饼。”她掏出十二文钱放在了钱盒里。

“好,下一锅有你的,莫急。”宋妪头也不抬,手下生风,很快又包好了十几锅金饼下到了油锅里。

卫蔷这才看见金饼原来是有馅儿的,正当季的瓜菜被切成丝调了味,又放了些许肉末进去,包好的饼外还压了几颗胡麻,看着甚是讲究。

“宋妪,您这油闻着不是猪油啊。”

老妇给饼挨个翻面,道:“这是从白山来的豆油,可贵了,白山豆一斤一文,四斤豆送去油坊,再加六文才能换了油。”

一斤油十文钱,这一锅油约有三斤油就是三十文,加上损耗,一日得五斤油。

一个金饼卖三文,得卖二十个饼才算了油钱。

再有铁锅、麦粉、菜蔬和肉。

卫蔷笑着道:“宋妪做得实在是大买卖。”

“那是,我这手艺、我这花费小郎你看遍云州城也就我这一份。”

卫蔷仿佛无甚见识一般大惊小怪:“我看您这肉也极好,莫不是什么秘法养出来的。”

“蔚州的猪场出的猪,我每日得赶四更天去南市买肉,麦粉是幽州来的,除了这瓜是我侄儿种的,你吃我一口饼可是把大半北疆吃进去了。”

宋妪还真被这年轻小郎君给奉承得好了脸色。

说话间又炸好了一锅金饼,宋妪捡了四个出来,粗纸刚要包上,卫蔷连忙道:

“两个人吃,多要您一张纸。”

卫玔儿站在一旁见卫蔷出来了,连忙迎了上来。

幕篱下面卫蔷的脸上是笑。

“尝尝这炸出来的金饼,白山油、幽州麦、蔚州猪、云州瓜……一口能吃到大半的北疆山水。”

声音里是满满的欢喜。

接过那金饼咬一口,卫玔儿道:“这风味在旁处还真吃不到。”

卫蔷也咬了一口,含糊道:“若不是有火车和铁路,这等事,我从前想也不敢想,从白山运了豆往云州来,这等事,玔儿你从前可曾想过?”

自然是从未想过的。

这些年她实在是见了太多从前想也不敢想的事一一成真。

卫玔儿又咬了一口金饼,对卫蔷道:

“郎君,我刚刚打听了一番,据说说东市东头有一家萧家皮货的羊皮毯子做得极好,不如去看看?”

卫蔷自然无有不应,端着饼边走边吃带着卫玔儿问着路便去了。

马上摊子前,卫玔儿看着那挂在幡子上的狼头心中顿时后悔起来。

这萧家皮货铺竟是蛮人的铺子。

“郎君……”

卫蔷自然也看见了灰黑那狼头,知道卫玔儿担心什么,笑着说:

“这有什么?他们投了我们就都是治下之民。”

说完,卫蔷吃完了最后一口金饼。

若是回去的时候那宋妪还在卖饼,正好买些带回去给李若灵宝她们吃。

天气渐冷,这蛮人开的铺子前甚是热闹,守着铺子的是一个年轻妇人,头上挽着髻,身上也做汉人打扮,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

“这张羊皮是三年的母羊腹,孩子光着身子躺在上面都不会冷。”

看清了那妇人空荡荡的左手腕儿再看看她的脸,卫蔷回过头小声对卫玔儿说:“我差点忘了,迭剌部招安的妇幼都安置在了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