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年代文里的男知青(7)(第2/3页)

“侨汇券有吗?”季淮反而问了这个。

他当然知道书票多紧张,越是紧张,他就越不能表现出来急,不然就要被黄牛收割,趁机抬价。

“侨汇券?”瘦猴挑眉想了想,反问,“你要侨汇券干嘛?书票不要吗?参加高考啊,上大学,毕业后吃国家饭!”

侨汇券稀有,但他们倒手不怎么赚钱,因为这券就相当于通行证,买东西又不抵钱,尤其是进口商品,一般老百姓不买,少有人需要。

“大学已经考上了,暂时不需要,就想去华侨商店买点吃的。”季淮语气轻描淡写,说完又问,“你到底有没有?”

瘦猴先是一怔,上下又瞅了他两眼,“有,有啊,现在也不带身上,一般人不买这个。”

随后,他让季淮跟他回去取。能倒手也好,他都收购好久了,还有不少,都没人要。

季淮还真跟着去了。

路上时,两人还谈论了价格,他要的面额,瘦猴开出一块钱,季淮面无表情,直接就转身就走。

“诶诶诶,八毛,八毛。”好不容易来一单生意,瘦猴赶紧追上去。

季淮还是脚步没停,“算了,不吃了,留着去国营超市买。”

“七毛。”瘦猴又减了一毛。

对方脚步还没停。

“六毛,不能再少了,哥们也是要吃饭的,收购还要价呢,不能亏本啊。”瘦猴又狠心减了一毛。

“能亏什么本?这玩意儿又不值钱。”季淮也没跟他在砍价,“算了,就六毛。”

瘦猴见他这么淡定,刚要念叨念叨,又把话吞回去,“是不值钱,但也难搞到啊。”

这种券少,一般人也难接触到,去华侨商场费钱,大多数人不会去里面买东西。对于家有华侨的人来说,尤其是村里头的人家,有了这个券,也都不用,收购价低得不行。

国外打工收入高,好些人都偷渡到国外,他老家附近几个村庄都成了“华侨村”,家里的男人大多都偷渡去打工,逢年过节就往家里汇钱,所以他有门道。这玩意儿要多少有多少,偏偏难卖,都送人做人情。

季淮跟着瘦猴到了一个小巷,在路口等着,没一会,对方就把“侨汇券”拿了出来,递给他。

“大家都叫我瘦猴,以后有需要可以再来找我,我早上一般都在黑市,就那个路口,卖豆腐那个老头附近。”瘦猴接过他递过来的六毛,放进了口袋。

“想买几本名著看看,过段时间还想买的话再来找你买书票。”季淮把票收起来,也放下话,不过也是空头支票。

他必须表现不在意,不然黄牛可就看人开价了。

瘦猴点头:“行。”

季淮从小巷走出来,去了华侨商店。

商店里的东西可真多,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干果、豆制品、水产品、中药材、香烟、白酒、肥皂……应有尽有。

他一路往里走,很快就到了奶粉区。

“先生,买奶粉吗?”店员紧跟上来,指着旁边的奶粉,“这是国产,那边是进口的。”

国产奶粉五六块一罐,进口就贵一点,好多都十块以上。要知道,现在一个老工人的工资,都只有七八十,好多工人也就三四十,四五十一个月,农民一个月的工分都不到十块钱。

“麦乳精在哪?”季淮问。

“这边。”店员往另一条道走,给他引路。

几分钟后,季淮用了刚刚买的券,花了九块多,买了一罐麦乳精,还是进口的。

现在的营养品不多,麦乳精营养丰富,即冲即食,香味还浓郁,口感好。冯巧兰还念念不忘小时候去外婆家喝过的那一小杯,给她买这个最适合不过了。

卖沉香一共就卖了十块零二毛五,买完“侨汇券”又买麦乳精,他手里还剩一毛钱。

街上卖的绿豆粥刚好一毛一碗,他站着忘了一会,抿了抿唇,最后无声叹了一口气,选择走到另一边给冯巧兰买糖果。

现在的糖果很便宜,一毛钱就能买十三颗,放在几十年后,少说都得五毛一颗,还会加各种色素。

买完糖果,他开始走路回家。

这时候哪有车?都得靠双脚走,他刚刚又耽搁了不少时间,下午三点才从市里回去,估计得六点以后才到家。

午饭没吃,饿啊,只能加快脚步。

另一头。

冯母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算算时间,三四点就该回来了,眼看天越来越黑,一颗心都提到了喉咙眼。

磨磨蹭蹭做好饭,还没见季淮回来,可愁死了,“怎么回事?一来一回也就六个小时,顶多走七个小时,现在怎么还没见人?”

“行了,说了几遍了?吃饭。”冯大峰被她念得饭,走到桌子前坐下来。

“再等等。”冯母阻止他。

又等到了七点左右,她对冯大峰说,“季淮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要不,我们去找找他?这么晚怎么还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