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3页)

在南宋这段日子她过得很孤独,这种孤独是精神上的孤独。

对于李清照来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有位只比李清照晚出生四十多年的女诗人朱淑真,整个人生似乎活成了当时许多女人的写照——

朱淑真不仅生前婚姻无法自主,只能写诗填词消磨痛苦、排遣寂寞;死后她留下的遗稿也被父母付之一炬,烧得干干净净,只余下早已流传在外的诗文还勉强留存下来。

那时候陆游给家中一位表侄女写墓志铭,曾提到李清照想要收他这位姓孙的表侄女当徒弟,那位表侄女却一口拒绝,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当时的人提起这件事时都是赞扬的口吻,认为这是女子的“贤”。

那相较之下,李清照可就是许多人眼里的“不贤”了。

李清照不仅把闺阁之事明晃晃地写入词中,还写了篇《词论》点评北宋时期写过词的诸位大佬,下笔横扫了一大片——

柳永词填得挺好,就是内容太低俗了。

张先、宋祁就写了那么三两首稀碎的词,算什么大家。

王安石、曾巩写的文章很有西汉遗风,但他们写的词简直笑掉人大牙。

晏殊、苏轼、欧阳修这些家伙,把词当诗来写,牛逼倒是牛逼,可根本不谐音律!这些家伙写的歌词根本唱不出来,那还叫歌词吗?

最后李清照特别表扬了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认为他们才是真正懂词之真味的人。

可惜夸完后她又列出了这几个人各自的缺点,表示这个缺点啥,那个也缺点啥,总归还是不完美。

可以说是提名的词人都被她批评了一番。

这些评价准不准确客不客观且不提,光是这大胆发言的劲头就让不少文人气得不轻——

你一介女流,怎么敢对这么多大佬指指点点大放厥词?我从未见过像这么放肆的女人!

这个被评价为“无所顾籍”的女人,此时正坐在森冷的监狱里出神,仿佛不明白厄运怎么会接连不断地降临在自己身上。

吴普看向稀有卡上的介绍。

李清照于绍兴二年狱中。

果然就是这位易安居士!

吴普想了想,煮水准备一会泡壶茶再把李清照召唤出来。

虽说现代泡茶手段对于宋人来说可能太粗糙了,可接待女文豪总不能什么都不准备!

吴普看向自己的第三轮十连抽,里头也出了个紫光萦绕的稀有卡。

吴普搓了搓手,才把这张稀有卡翻过来。

这人正趴在一份诗稿上昏睡,愁眉紧锁,神色郁郁。

这个提示太少了,吴普一时猜不出他是什么人。他往下一瞅,乐了,这人居然是冯梦龙。

这是个明朝小说家,马甲非常多,写的内容也非常多,经常搞历史同人故事。

苏轼和王安石的爱恨情仇就是他编的。

比如苏轼有事要走三峡那条路,王安石就让他回来路上捎点水回来煮茶,要什么水呢?

三峡中峡的水。

苏轼坐在船上一琢磨,三峡相连,下峡的水和中峡的水能有啥区别呢?中间停船多费事,直接在下峡给他取了就是!

于是苏轼就捎着下峡水去给王安石煮茶喝。

结果自然是让王安石一喝就喝出来了,好生批评了苏轼一顿,说他这人真是不实诚。

这就是冯梦龙写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他还写了《苏小妹三难新郎》。

可以说是很喜欢编排老苏家了。

要说冯梦龙和李清照有什么共同点,那可能是他俩都很有赌博经验,甚至达到了著书立说的水平。

据传李清照编了本《打马图经》,亲自给写了《打马图序》,骄傲地表示“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冯梦龙也不遑多让,据说他编了本《叶子新斗谱》,影响力非常大,以至于当时“浮薄子弟,靡然倾动,至有覆家破产者”,也就是说那些个纨绔子弟拜读之后纷纷变身赌狗,甚至赌得倾家荡产。

这些纨绔子弟的父兄一看,都是冯梦龙这本赌经惹的祸,纷纷捋起袖子去找冯梦龙算账。

于是年轻的冯梦龙落了个人人喊打的下场,不得不跑去求恩师捞自己一把。

一抽抽出两个好赌的文豪,也不知是什么运气!

吴普看了眼冯梦龙这会儿约莫三十好几,再看他那颓废萎靡的模样,一下子想到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

冯梦龙约莫在三十五岁时曾经痛失所爱。

他当时深爱名妓候慧卿,可惜自己一穷二白又没考上功名,只能黯然看着对方被富商买了去嫁作他人妇。

冯梦龙经此情伤,从此再也不去逛青楼,转而开始疯狂写书。

这家伙披了一堆马甲,一口气写出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古今小说》《情史》《智囊》《东周列国志》《北宋三遂平妖传》等等长篇作品,还写了一堆戏曲民歌时评以及科举辅导书,光是作品名列出来就可以水几百字,简直高产赛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