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5/5页)

所以还难理解陛下为何想禅位给魏王吗?

胡太妃口中虽没说,但眼中是这么表述。

太后怔了怔,良久才吐出一口气道:“即是如此,也该考虑群臣的反应,和给朝堂带来的震荡,这连着两桩事,隔得太近也太急了些。”

可不是急吗?

别看胡太妃对太后说的挺好,其实她也不能理解。在她来想,皇帝都是不到临死不放权的,古往今来多少帝王都快死了,还不想挪位置的,为何纪家的男人就是要和人不一样。

可恰恰也是这不一样,彻底让胡太妃急了、慌了、乱了。

她心里既埋怨晋王为何还不归来,又有些绝望的发现就算晋王回来了,也许也无法动摇下了决心的太和帝。

她从没有像此刻这样恨纪家男人的痴情长情,都说帝王多是薄幸人,纪家的男人是薄幸了所有人,只长情那一个。

“所以太后您也该劝一劝陛下,如此作为引来朝堂震荡,实非朝廷之福事。”

大抵是胡太妃一直给太后的印象,都是老实的只知埋头做针线的,少有谈论朝政的时候,她的这一番话让太后不禁侧目。

不过太后也没多想,只当是胡太妃是忧她所忧。

“哀家不一定能劝得了皇帝……”

这时,有人来禀报,陛下来了。

胡太妃忙站起来想离开,可此时已经晚了,太和帝从门外走了进来,她这时再避太难看,只能又坐下来。

“不知母后唤儿臣来是有何事?”

太后叹了口气道:“哀家听说皇帝要禅位给太子,皇帝怎会无缘无故做下如此决定?”

太和帝把说给群臣的那些话,又说了一遍给太后听,大致就是不忍儿子们再争来争去,不如他早下决断,一锤定音,打消他们的心思,免得兄弟阋墙。

太和帝的说法倒让太后有些感同身受,毕竟当年诸王夺嫡的惨烈,她也历历在目。

先帝再是偏向六儿子又有何用,儿子们大了不听爹的话,各自都有各自的势力,哪怕是先帝也有压不住的时候,于是朝堂倾轧,京中乱象一片,各处异动不止。后来太和帝千辛万苦登了基,面对的不光是废弛的朝事,还有诸王余下的党羽,花费了数年,才将朝堂纲纪肃之一清。

“皇帝想法不错,就是稍显急了些。”

太和帝看了低着头的胡太妃一眼,道:“不急,其实朕就是想趁着晋王秦王他们都不在京里,就把事情办了,等事情已成定局,他们也不用胡思乱想了,好好的为人子为人臣,尽心辅佐太子,何愁我大梁不昌盛万年。”

他都如此说了,太后能说什么呢?

胡太妃突然站了起来,惹得太后和太和帝都看了过来。

她略有些局促道:“太后,陛下,妾身才想起宫里还有件事没做,就先回寿康宫了。”

太后也没留她,任她走了。

等人走后,太后道:“她大抵是觉得这些话不该她听,都一把岁数了,处事还是如此小心。”

太和帝笑了笑,没有说话,眼睛却看了冯喜身后的赵全一眼。

赵全悄无声息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