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穷凶极恶”(第2/3页)

“是啊,是针对群众的。”

“可你们中队的辅警不是群众,就算能收集到情报线索,按规定也很难往这些奖励文件上套。”

韩昕点点头:“确实不太好套,审核那一关就过不去。”

刘淳辉追问道:“那你组织辅警们学这些做什么,给人家希望,到时候兑现不了,这队伍怎么带?”

韩昕就知道他会有此一问,微笑着解释道:“政委,收集情报线索不能光靠我们中队这几个特情。并且特情也不是电影电视剧里那样的特工,无所不能,整天飞檐走壁、美女环绕,而是要去交朋友,从与朋友们琐碎且重复的闲聊甚至吃饭中了解、收集到的。”

刘淳辉不懂公安业务,王燕懂,她下意识问:“小韩,你打算物建耳目,发展线人?”

“线人不能发展线人,特情一样不能,但我可以啊。”

韩昕顿了顿,接着道:“可我只是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是三头六臂,所以特情接下来要帮我先调查研究,到时候我会根据他们提供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发展一些线人,即将要组织学习的这些奖励政策,就是针对未来的线人的。”

线人犯法,民警坐牢,这种事不是没发生过!

王燕不太放心,紧盯着他问:“老程知道吗?”

“知道,事实上培训大纲就是跟程支一起拟定的,接下来要过来解读政策和讲课的领导和民警,也都是程支出面帮我们请的,不然靠我能请到谁!”

“但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些奖励政策是针对线人,也就是针对群众的,特情能获得什么,他们会不会眼红?”

“王支,按规定特情是拿不到奖金,但办案单位有奖励!我们把情报线索提供给哪个办案单位,哪个办案单位就要分一半奖励给我们。程支帮我请来讲课的都是能做主的人,到时候就找他们,请他们负责到底,帮着兑现。”

“单位是有奖励,可相比群众的,要少很多。”

“线索这种事可遇不可求,群众就算把眼睛擦的很亮,一年又能发现几条线索?我们中队就不一样了,我们业务范围广,覆盖面大,靠得是积少成多。等赚到足够奖励,我们就可以给特情们发奖金,所以学习这些非常有必要,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同志们的积极性。”

聊到市局和各分局出台的那么多奖励政策,韩昕话锋一转:“其实,我觉得这些奖励政策非常不靠谱,事实上可操作性极低。”

“什么意思?”刘淳辉不解地问。

韩昕看了一眼支队长,苦笑着问:“政委,你知道群众举报一条违法犯罪线索,想真正拿到奖金有多难吗?”

“很难?”

“我前几天在培训中心研究过,发现想拿到奖金,需要填写犯罪举报中心奖励审批表,提供举报人身份证复印件,举报人非特情证明,举报人自述材料。而这个材料跟做笔录一样,需要举报人签字、按手印。”

韩昕深吸口气,接着道:“还需要报警情况登记,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立案决定书,破案报告表,嫌疑人处理结果,而这个处理结果包括批捕决定书、拘留证和判决书,还有其他审核奖励申报时所需的材料,到底‘其他’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需要多长时间?

尤其嫌疑人处理结果,要有法院的判决书。这意味着就算一切顺利,想拿到举报奖励少则七八个月,多则一两年!

刘淳辉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下意识看向王燕。

王燕挠挠头,无奈地说:“按规定确实是这样,而且这些材料不是群众自己就可以整理上报的,需要办案民警、办案单位负责人……反正比较麻烦。”

韩昕补充道:“而且涉及到钱,办案民警也很难做,如果积极帮着争取,指不定领导同事会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积极不帮着争取,就是说话不算数,举报线索的群众又有意见,导致许多群众都不相信我们了。”

刘淳辉没想到环节这么多,审批程序那么麻烦,紧锁着眉头问:“那怎么办?”

韩昕胸有成竹,抬起胳膊指指主楼方向:“我们现在既是收集情报线索的特情中队,也是协助纪委监委办案的特勤中队。谁要是敢赖我们的账,或者拖拖拉拉不赶紧帮我们办,那就别怪我去纪委那儿投诉他们懒政,投诉他们漠视群众疾苦!”

真是靠山吃山!

王燕彻底服了,并且相信他真干得出来,不禁笑道:“小韩,我认为我们还是先礼后兵比较好。再说不是有政委吗,政委出马,一个顶俩,我倒要看看哪个办案单位敢不给政委面子。”

刘淳辉虽然是从纪检系统调过来的,并且现在的职务是纪委监委选任的,但穿上警服就是警察,不想跟兄弟单位把关系搞得太僵,连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