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第2/2页)

在他的笔下,一个个漏洞在迅速被填补,有的是单纯的颜色填补,与底色相近,有的则是笔法勾勒,直接连接断续,又在其中仍有断续。

纪墨在一旁看得暗暗佩服,莫秉中不是专研画作的,但对画作的快速理解上,显然也有独到之处,一些地方的修补做得的确很不错,当然,以他较为专业的眼光来看,某些地方要是再改改就更好了。

当然,现在也很好,所接线条是没什么疏漏的,不能说修复得不好,只是还能再精进罢了,这种精进甚至是在二次创作的基础上提升了原画作的水准的。

这幅古画上的构图并不复杂,一棵树只显出部分,树干树枝,都不算多,一个人物,老叟而已,宽大的衣物遮挡着可能瘦弱的身躯,布满皱纹的脸上刻画着生活的愁苦,酒葫芦在手,目眺远方。

并没有多么复杂的景物人物,这就让修复的程度会减轻一些,速度也会提升一些,纪墨在一旁看着,莫秉中的动作流畅,看起来也是赏心悦目,有一种若是自己做,必然也会如此行云流水之感。

等到这一步完成,所有漏洞都已经被补色完毕,莫秉中还来回换了几个角度查看,确保这的确是“四面光”,完全不会被看出漏洞来了。

纪墨是一点点看着这幅画被修复完成的,还记得最开始那霉变发污的样子,现在再看,就像细雨洗去浮尘,让天空都呈现出一种难得的亮色,焕然一新了。

哪怕还没有重新装裱,这样一幅画却也好过之前很多了。

被揭下来的背纸并没有完全损坏,天地杆更未曾弯折,中途,莫秉中出去添置了一些材料,回来把背纸又重新修复了一遍,尽可能地用了原物,重新把画芯裱入其中。

做完这一步之后,古画算是修复完成了。

看着修复好的古画,莫秉中也是难得感慨,好几年不做这样的精细活儿了,手上还是有些不得劲儿,但做完了,看到成果,仍然是骄傲的,便是他多年不做,手也没生,这本来就是一种熟能生巧之外的天赋了。

那种技艺,本身就烂熟于心,以至于手上的每一块儿肌肉都记得该怎样做,这样的好处是他的技艺不会因为长久不做而生疏,坏处也同样明显,很多时候,手部的记忆都忘了现在食指短缺,会在拿捏工具上,让莫秉中感觉到那种缺失带来的影响,不得不分心克服,无法如以前那般浑然忘我地投入其中。

“修复古画,如同延医治病,医(术)好,则医到病除,医(术)差,则医到命毙,其中差距,不是眼睛看看就能会了的。”

这一句,就很有提醒的意思了,莫秉中知道自己做得轻松,看的人难免也会觉得此道容易,然而真正上手就知道了,除非不在乎古画性命,否则,又哪里有什么容易。

看着不过几个问题,如同那几个固定的病症,连医治的方法都无需许多种,照猫画虎地做着那些步骤就是了,但,真正能够做好,还能让步骤起效的,又有几个呢?

同样是风寒,有些人吃了药好了,有些人吃了药死了,是药害人,还是病害人?

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有些人修复古画莫若不要修复,留待后来,说不定还能够给古画留一条活路。

毁于修复师手中的物品,比那些被时光湮没的物品,恐怕也少不到哪里去。

这是一项有些烧钱的技艺,想要学好就要大量的练习,要手感要经验,而这些练习很多时候又不能用现在的东西来代替,比如说瓷碗,新的瓷碗破损了修复起来容易,甚至都不用判断颜色年代的区别,但这样的修复就算成功了,又价值几何呢?

连价值都没有,修复师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换句话说,就是修复师要靠什么吃饭呢?

所以,很多修复师做的都是修复古物的活儿,这也是赚钱的活儿,但有很多人知道是修复过的难免不喜,字画类还好些,若是瓷碗之类,知道是修复过的,又有几个人能够心中无暇,若美器视之呢?哪怕他们看不到那裂痕,但那裂痕却存在于他们心中。

事实若此,不少修复师就会不言其被修复过,而是当做完整古物卖出,其中价值,又更胜于修复过的物价,更有很多以次充好,让修复师几与造假者等同,大大地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