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2页)

不管怎么样,总算是出门了。

抱着这种喜悦心情,纪墨忽略了很多,比如说纪姑姑不同往常的沉默。

走出这个小院子,纪墨才知道这个庄子有多大,整整一个湖泊都圈在墙内,更有凉亭画舫,一路上绿树红花,风景如画,走了好一段路才来到上学的地方,先生一人,学生,也仅有他一个。

目光之中都是新奇,纪墨认真听着山羊胡先生的讲述,对外面的世界,从只言片语之中有所了解,听着听着,他就发现有点儿不对劲儿,似乎跟上个世界不是同样的古代,理由就是传说都不一样了。

短暂地纠结了一下这个问题,纪墨就很快放下,一一对照先生讲的字,确定认识之后大胆地表现出来,不理会先生的夸奖,厚着脸皮问先生:“你知道什么是剑吗?”

“三尺青峰,仗而行侠?”

先生的反应很快,不知道纪墨缘何有此问。

纪墨在纸上画了几笔,粗略的“剑”的模样就画了出来,他指着图画说:“这就是剑,我发明的,我以后要做这样的剑。”

被那个大言不惭的“我发明的”噎了一下,先生对这个理想不置可否,他的任务又不是教铸剑,听听就可以了。

小孩子的童言无忌,何必太过在意。

纪墨还是能够看懂这样简单的脸色的,满心无奈,看看短胳膊小胖手,再想想铸剑可能需要的体力,他忽而了悟过来,啊,这事儿似乎还真的急不得,想要耳濡目染什么的,也要先找到师父再说,而师父的人选,理论上应该在他附近能够接触到的人中——目光把先生的小身板扫了扫,毫无力量,一看就不是能干铸剑的,那么,其他的人呢?

“先生,庄子里其他的人呢?”

“你要找什么人?”

先生看着纪墨,不明白这孩子左顾右盼是要做什么,仗着聪明就不好好学习吗?

“教我做剑的师父啊!”

纪墨朗声而答,若不是怕人奇怪,他可能直接就叫出“纪沉意”的名字了,面前的先生姓赵,肯定不会是正确的人选,那么,其他的人呢?若是能够看到一个名单就好了。

按图索骥,总会更加容易。

“你还这么小,就想要学铸剑术,还是等你长大点儿再说吧。”

先生嗤笑一声,翻开书页,继续开始讲解,纪墨还要分心,看到先生拿起戒尺比划了一下,当下忙收了心思,翻开了书本,找到先生念的句子上,跟着往下读。

一对一的教学持续了一个上午,中间也有喝茶吃点心的时间,除了读书写字之外,先生也会讲一些风土人情之类的东西,纪墨听得有趣,一时间都忘了自家的主线任务,不断问起一个个问题,希望知道更多。

中午回到纪姑姑的院子中吃饭,下午的时候就是完成先生布置的作业,纪墨很有自制力地完成了作业才跟纪姑姑聊天,说起了铸剑术的事情。

“姑姑,你听说过铸剑术吗?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先生说这就是我要学的,不过要等大了以后,我都有点儿等不及了。”

铸剑,应该也算是门手艺,还是对力量要求高的手艺,纪墨以前没接触过,但好歹也见过猪跑,铁匠铺常年开着的火炉,敲敲打打,火星子四溅什么的,看起来就有一种力量的美感。

所以,可能这辈子他会养出两条麒麟臂?

纪墨想着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藕节一样白嫩嫩的,似乎不那么顶用。

“不要着急,就算再喜欢,也要慢慢来的。”

纪姑姑温言劝了一句,她的声音不好听,语调却足够舒缓,配合那檀香的味道,自然就让人想到了慈眉善目的佛祖,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

“哦,好,我听姑姑的。”

纪墨乖巧应下,还在想,还不知道纪沉意是谁,必须先拜师才能增长专业知识,还是不拜师也可以增长专业知识?

他还从来没试过后者,不知道能不能行,呃,也需要再等两年,长大一点儿?现在的自己,怕是都抡不起铁锤吧。

从这一日起,每日跟赵先生学文写字,整整学了一年,纪墨才见到能够教他铸剑术的师父——孔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