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二十二年11月4日 晴(第3/3页)

但没想到……这封禁的官文一出,这几本小黄文直接他娘的卖爆,就连苏洵都没想到,自己明明已经彻底没了前景,但却因为朝廷的一纸公文二次蹿红。

拿着一大笔稿费的苏洵不再敢折腾,毕竟聪明人……他连夜就从金陵带着大笔的稿费回到了眉山老家,结识了作为同龄人的原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然后就一边在家乡想办法延续香火一边继续玩世不恭。

不过这人才华倒是真的有才华,虽然年仅二十三而且读书一点都不勤奋,但妙笔文章信手拈来,小黄文不能写了,就写其他的故事,满肚子的故事只要把那些个床笫之间的快乐去掉了,无一不是惊为天人的上好文章。

而现对于这种小事,晏殊真正头疼的是文化方面的野蛮生长,他跟宋北云两人一文一理,作为内政首相他清晰的知道这样的文化氛围并不是什么好事,过度的自由会严重侵犯到秩序的边界。

但这帮读书人嘛,说实话好人不多,一旦朝廷想要遏制他们,他们就会满处嚷嚷说什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类的话,恨不得就直接指着晏殊的鼻子骂他意图焚书坑儒。

所以作为执政手段相对婉约的晏殊,一时之间竟也拿这些孙子们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这时倒是知名狗贼庞吉出了一个计,那就是将这帮骂的最凶的狗贼们中的一部分直接诏安了。

毕竟众所周知,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的确有些人不屑一顾,但在乎的人大有人在,于是在一部分人被诏安后成立了一个文管会的机构,专门克那帮胡说八道的读书人。

骂,两边对着骂,国家养他们就是为了骂的,而且他们虽然拿着国家的钱,但那叫津贴而非俸禄。那些闲散的文人骂他们是鹰犬,他们则骂人家是牛马,骂战最终升级,越演越烈。

但晏殊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轻松,他这才发现身边的庞吉还真的是宋北云留给他的宝藏男孩,毕竟有的时候有的问题可是君子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