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十三年5月9日 晴(第2/3页)

这绝对是一次神奇的壮举,甚至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情来。

赵性的声望再一次暴涨一波,而他甚至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创造了会被载入史册的壮举。

这近五十万人,严格说来应该是四十七万人,按照赵性的指示将会参与中原地区未来的建设,而他们也会陆续将家庭都迁过来以补充生产密集区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对此,赵性的解释很简单,既能够把他们从穷山沟里解放出来又能在短时间内扩充劳动力,这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当宋北云问起这些劳动力都过来了,他们家乡怎么办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赵性居然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他们的家乡大多都是贫瘠之地,要么就是荒漠戈壁要么就是崇山峻岭,如果不把这些人带出那里,那些地方根本就没办法让这些人好好的活着。

而当地的建设他也留下了一部分的人,这些人会在朝廷的支持下继续建设家乡。

宋北云这才知道赵性这几年究竟有多么牛批……他在民间的声望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勉强及格的明君到风帆舵手的转变,百姓甚至愿意跟着他跨越千里向另外一个地方迁徙。

而在赵性送来的材料里,宋北云这才知道除了最初的两年混乱期之外,之后的时间,只要是赵性去的地方,各方面都没有落后,各方面的产能相较于以前出现了翻倍甚至翻数倍的情况。

“你老了啊。”

“你以为你好到哪里去?”

赵性的手上全是老茧,皮肤也被大西北的风吹皱了起来,浑身精壮的腱子肉让他再也看不出半分养尊处优的样子,只是模样上却苍老了许多,有一种怎么样也洗不干净的灰土感。

几人相互揶揄一阵,赵性将自己这阶段的工作内容报告往桌子上一放,转身便潇洒离开了。

临走时候只留下一句话:“你们别高兴的太早,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这只是个开头。”

宋北云送他到衙门口:“有需要就开口。”

“我需要读书人,大量读书人。只要还有一个地方还有不识字的人,咱们就得继续干下去!”

“这件事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干完的。”

“那就干一百年!”赵性将草帽往头上一扣:“只要有人干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走了,爷很忙。”

“自己小心。”

“你也是。”赵性说着,走回到宋北云的手中,将一枚红铜的徽记塞入他的手中:“你给我种下的种子,现在再回到你手里。”

宋北云低头看了一眼,笑了起来:“好歹给个黄金的啊,用个铜的糊弄谁呢。”

“你他娘的做梦去吧。”

赵性每次都是这样神出鬼没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极潇洒也极帅气。

被留下的宋北云却只是低头看着手里的星星,他已经能感觉到热量了,他擦去上头的尘土小心翼翼的放入口袋之中。

因为赵性的支援,这次的事情算是有惊无险,但损失仍是损失,但幸好没有伤筋动骨。

当到了九月时,今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消息来了,那就是第一条铁路终于贯通了。

虽然离通车还需要一些日子,但全线贯通之后,剩下的铺设工作就简单太多了。

数十万人、数年、数以亿计的物资,终于贯通了这一条连通西北与中原的大动脉。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而在那地势险峻的路段,不知究竟有多少人牺牲才完成了这种创世一般的壮举。

而接下来,好消息接踵而至,金陵、西北联大几乎同时宣布完成了新作物的脱毒和二次育种,并分别将土豆和玉米的产量提高到了两千七百斤每亩和一千五百斤每亩。

这看似没什么了不得,但这并非是试验田产量而是广泛种植后的实际产量。

第三个好消息就是西南联大,也就是赵性拉出去的那个分部,第一个提出了水坝的结构问题,接着便是重力坝的设计图被设计了出来,并且他们还研制出了第一台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测的细菌光学镜。

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显微镜,证实了之前所说的微生物论的真实性,而伴随着这个学说被证实,许多被认为无解的疾病也就随之攻克,许多离奇的瘟疫也正式宣告永远消失。

这是人类与细菌几十万年的协同斗争史上,第一次宣布阶段性战役的胜利,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或许赵性真的是时代之子,自从他出面之后,真的是一扫上半年的阴霾,在接连三个好消息之后,第四个重大的消息也接踵而至。

就在十月收获的前夕,弘文馆也正式宣布中华文明框架内的第一部字音字典完成编撰,用时七年零三个月,前后共有五千一百人参与编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