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九年3月28日 晴 何日君再来(第3/3页)

说完,赵橙停住脚步,转身离开:“走了。”

“就为了跟我说这个?”

“嗯。”

宋北云回头看了她的背影一眼,笑了笑也转身回了家去。

之后的几日,港口三大项目几乎同时启动了,号称便是前所未有的两工一民项目。

这两工,便是大宋最大的电厂将正式开建了,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过这个“电厂”是什么,但它却已经开始打地基了。

项目书中说,一旦电厂落成之后,会逐渐以海州为中心向周围展开,而且它还有比发电更重要的职能,那便是它是第一所全职研究所,也就是海州港电能研究所,之所以让他们厂所合一,说白了还是生产力不太行,等到将来必然会分离出两个不同的机构的。

而第二个工,则是很恶趣味的名字中国石油总部正式在海州港奠基了。

这标志着石油化工产业正式开展了起来,而这个单位属于永久国有企业,它和粮食、公路等等产业一样都是不容资本染指的企业,但此时此刻却鲜为人知,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那些黑漆漆的有臭味的粘糊糊火油,真的不如煤炭、焦炭、木炭甚至不如柴火好用。

但电厂奠基时宋北云都没有亲自出门,只是赠送了一些礼物,可轮到中化石油破土时,他却亲自到场祝贺。

相对于这两个离普通人很远的“工”,那个一民中的“民”却是让所有人都振奋了起来。

那便是整个入籍海州港的人,包括农民之内所有人都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主经商,而且不会因为经商而影响本人和孩子入学、考试、入仕等等。

这个政策一旦放开,整个港口就活络了起来,不出几天各类的私营小店就蓬勃了起来,很多人以前还是捎带着做点买卖,而如今很多海州港的职工家中,男人在工厂上班女人则在家中贩卖一些东西做些小买卖。

而人多了,竞争自然多了,竞争多了,品质便是开始提升,很多人开始挖空心思从各方面角度出来来赚钱了。

但他们赚钱的同时,这广袤土地上第一个监控商品质量的单位成立了,那便是海州港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衙门。

“听说了么,过些日子海州港要改名啦。”在下班之后,厂区小饭馆里来加餐的人便聊了起来:“据说要从海州分出去了。”

“哦?叫什么啊?”

“听说是叫连云港。”

“这名字好听啊。”

“听说这是宋大人打算给儿子取的名字,但这里有个云字,便用来给海州港命名了。”

“好听好听,宋大人取的,就是好听!到底是第一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