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每年百万台的生产规模,你觉得我在意?(第2/3页)

这就意味着五年时间内价值能翻好几倍。

郑秋生是哪里来的自信?

“这跟我们有关系?说好的股权呢?要不是股权,你们会逼着我们离职?”

何耀祖问道。

俞建邦听到这些,更是觉得这事情好像跟自己就没有什么关系。

康力核心团队离职,还有这样的关系?

“我来是谈生意的,不是跟你们争论这些的,事情都已成定局,现在说这些,有意义?”

郑秋生黑着脸对李弼等人说道。

转而满脸堆笑,对刘春来问道:“刘老板,咱们能单独聊聊吗?”

刘春来摇头。

“跟配套厂的联系,我已全权授权李弼几人,所有这方面的事情都由他们决定,做主,我不干涉。”

“什么?我们是你们的配套厂!”

廖珍顿时跳起来。

她无法接受。

康力提供技术,提供生产设备。

结果,他们成了配套厂。

谁听着乐意?

“要不是我们,你们连彩电怎么生产都不知道,现在居然让我们当配套厂!”

廖珍的话,也是郑秋生跟俞建邦的想法。

“不当配套厂,那就不合作呗。选择是双向的,主动权在你们手里。”

刘春来一脸平静地说道。

对他来说,跟康力合不合作都不重要。

自己能生产,最多也就是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廖秘书,乐视订单虽然很多,生产压力很大,对你们每年五十万台彩电零部件的供应,并不是不可或缺。”

李弼听了刘春来的话,更是放心。

一脸平静地对廖珍说道。

这话,实际上是说给郑秋生听的。

康力在这事情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主动权的。

“所以,你这样压价?”

郑秋生咬牙切齿地看着李弼。

“郑董事长,要合作,康力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来。”

李弼提醒对方。

“我们可以适当降低价格,你们给的价格太低了,50%没有可能。任何一家生产型企业都不可能亏损着生产。”

“50%不行,四成五也行。”

李弼依然是一脸平静。

“四成五?我宁可公司破产,也不供应你们!”

郑秋生冷笑着开口。

“乐视有很多订单,不可否认。现在也能完全自主生产,康力不供应零部件,少了每年五十万台的产量,市场规模也会缺失这部分……一旦其它彩电生产线建成投产,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乐视将会失去先机……”

郑秋生气愤不已。

在他看来,乐视同样损失不起。

每年五十万台的产量,对于任何彩电生产厂来说,都是弥足轻重的。

有了这些产量,能占领更大市场。

竞争对手就少了这些市场带来的利润。

那可是以亿计数的。

“无所谓,乐视并不在意国内市场,何况,乐视跟长虹有战略合作协议。”

赵志雄也开口了。

现在直接就把自己当乐视的人了。

康力,只是对手。

“长虹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会提供给你们零配件?他们自己不要这些利润,分给你们?”

俞建邦也开口了。

好歹,他是康力的总经理。

这种时候,再不说话,就显得他这个总经理失职。

一个有着自己品牌,并且市场行情很好的生产单位,怎么可能会把核心零部件提供给竞争对手?

“是不是这样,你们可以去了解情况再来跟我们谈。长虹是国营单位。”

李弼一脸无所谓。

“不降低价格,我们的合作是无法达成的。”

当着刘春来这个老板的面,他更是放心。

能谈成,更能展示他们的能力。

受到重用。

还能报仇。

何乐而不为?

“我们可以把价格降低一成五。”

这已经是郑秋生觉得,自己能接受的底线。

心在滴血。

这意味着,一年上亿港币的利润离他而去。

回去很难向其它股东交代。

他也清楚,要是不接受降价,只能继续亏损直至破产。

没生产订单,也不可能一直养着生产工人。

工人一旦流失,要想再找回来,又得花很高的成本。

康力承受不足这样的损失。

现在,他已经低头了。

“郑总,康力是我们老东家,我们也不希望看着它破产,价格降低三成,合作协议就算达成。另外我们再增加一些订单,将规模扩大到每年100万台,这样也能保证康力每年的利润不会降低……”

李弼不时看看刘春来的反应。

刘春来脸上表情没任何变化,也不干涉他们的谈判。

如同一个看热闹的旁观者。

在听李弼说每年上百万台的订单,心中也是有些吃惊。